【成語詞典】提供在線查詢成語作的意思,故事,讀法,正反義詞,典故,出處,解釋。關(guān)于作的成語。
【讀音】:zhǐ lù zuò mǎ
【類型】:4字成語
【出處】:《三國志·魏志·鮑勛傳》:“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昭曰:‘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p>
【解釋】:指鹿作馬的意思是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為馬”。
【讀音】:zhí kē zuò fá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詩經(jīng)·豳風(fēng)·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解釋】:執(zhí)柯作伐的意思是執(zhí):拿著;柯:斧頭柄;伐:采伐。手執(zhí)斧頭去采伐。指給人做媒。
【讀音】:zào zuò jiǎo ró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郭沫若《女神·春蠶》:“蠶兒呀,你的詩可還是出于有心?無意?造作矯揉?自然流瀉?”
【解釋】:造作矯揉的意思是猶言矯揉造作。
【讀音】:zài zuò féng fù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fù)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解釋】:再作馮婦的意思是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再干舊行業(yè)。
【讀音】:zài zuò dào l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頭,只作三不知闖將進(jìn)去,見他時(shí)再作道理?!?/p>
【解釋】:再作道理的意思是指另行打算或另想辦法。同“再做道理”。
【讀音】:yòu zuò bié lù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他們既然是五猖,便也無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別論’了?!庇帧稛o?!罚骸斑@自然是專就我的故鄉(xiāng)而言,若是‘模范縣’里的人民,那當(dāng)然又作別論?!?/p>
【解釋】:又作別論的意思是應(yīng)當(dāng)另外作出評價(jià)。
【讀音】:yǒu suǒ zuò wé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p>
【解釋】:有所作為的意思是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較大的成績。
【讀音】:yíng sī zuò b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譚嗣同《代擬上諭》:“總期民隱盡能上達(dá),督撫無從營私作弊為要。”
【解釋】:營私作弊的意思是為謀私利而耍弄手段干違法亂紀(jì)的事。
【讀音】:yǐ jiāo zuò mè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先時(shí)不過挾制薛蟠,后來倚姣作媚,將及薛姨媽,后將至寶釵。”
【解釋】:倚姣作媚的意思是倚:憑借;姣:美好;媚:迷人。憑著自己美貌,任意撒嬌胡鬧。
【讀音】:yí xiào zuò zhō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cuò),封建社會曾把養(yǎng)父母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p>
【解釋】:移孝作忠的意思是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zhuǎn)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讀音】:yī xíng zuò l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p>
【解釋】:一行作吏的意思是一經(jīng)做了官。
【讀音】:yī gǔ zuò q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p>
【解釋】:一鼓作氣的意思是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shí)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shí)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