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詞典】提供在線查詢成語其的意思,故事,讀法,正反義詞,典故,出處,解釋。關(guān)于其的成語。
【讀音】: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
【類型】:7字成語
【出處】:宋·蘇軾《上文侍中論強(qiáng)盜賞錢書》:“比來士大夫好輕議舊法,皆未習(xí)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解釋】: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意思是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讀音】: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類型】:7字成語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p>
【解釋】: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意思是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讀音】: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類型】:7字成語
【出處】:《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解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jiān)決。有時(shí)也表示倔強(qiáng)固執(zhí)。
【讀音】:zhī wū qí cí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二回:“余藎臣見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處,只得支吾其詞道:‘他的差使本來要委的了。銀子是他該我的,如今他還我,并不是花了錢買差使的?!?/p>
【解釋】:支吾其詞的意思是支吾:說話含混躲閃。指用含混的話搪塞應(yīng)付,以掩蓋真實(shí)情況。
【讀音】:zhèng zhòng qí sh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進(jìn)門?!?/p>
【解釋】:鄭重其事的意思是鄭重:審慎,嚴(yán)肅認(rèn)真。形容說話做事時(shí)態(tài)度非常嚴(yán)肅認(rèn)真。
【讀音】:zhèng zhòng qí cí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肅其貌,鄭重其辭說道:‘年兄!你今日束修來見我,其實(shí)慚愧?!?/p>
【解釋】:鄭重其辭的意思是謂說話態(tài)度嚴(yán)肅認(rèn)真。
【讀音】:zhāng huáng qí sh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史·張莊傳》:“祖道及莊擅興師旅,啟釁邀功,妄言諸蠻效順,納款得地。當(dāng)時(shí)柄臣攬為綏撫四夷之功。奏賀行賞,張皇其事。自昔欺君,無大于此?!?/p>
【解釋】:張皇其事的意思是把原來的事情夸大。形容言過其實(shí)。同“張大其詞”。
【讀音】:zhāng dà qí sh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解釋】:張大其事的意思是張:夸張。把原來的事情夸大。形容言過其實(shí)。亦作“張皇其事”、“張大其辭(詞)”、“張揚(yáng)其事”。
【讀音】:zhāng dà qí cí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卿于席間,張大其辭,雖然存了齊國一時(shí)體面,只恐三杰之后,難乎其繼。如之奈何?”
【解釋】:張大其辭的意思是把原來的事情夸大。形容言過其實(shí)。同“張大其詞”。
【讀音】:zhāng dà qí cí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解釋】:張大其詞的意思是張大:夸大。說話寫文章將內(nèi)容夸大。
【讀音】:yǔn zhí qí zhō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論語·堯曰》:“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p>
【解釋】:允執(zhí)其中的意思是允:誠信;執(zhí):持;其:代詞,那個(gè);中:不偏不倚。真誠地堅(jiān)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處。
【讀音】:yù chéng qí sh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請以白璧二雙,黃金百鎰為獻(xiàn)?!?/p>
【解釋】:玉成其事的意思是玉成:成全,內(nèi)含客氣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