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詞典】提供在線查詢成語蚌的意思,故事,讀法,正反義詞,典故,出處,解釋。關(guān)于蚌的成語。
【讀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類型】:7字成語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瘍烧卟豢舷嗌幔瑵O者得而并禽之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意思是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dòng)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讀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qiáng)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fēng)云陣?!?/p>
【解釋】:鷸蚌相爭的意思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讀音】:yù bàng xiāng wē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北齊·魏收《為東魏檄梁文》:“鷸蚌相危,我乘其弊?!?/p>
【解釋】:鷸蚌相危的意思是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讀音】:yù bàng xiāng dò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要之蠻觸相爭,原無關(guān)于輕重,鷸蚌相斗,要自互有損傷。”
【解釋】:鷸蚌相斗的意思是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讀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類型】:7字成語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gè)都捉住了。
【解釋】:鷸蚌相持,漁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讀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類型】:7字成語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gè)都捉住了。
【解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的意思是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讀音】:yù bàng xiāng chí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quán)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p>
【解釋】:鷸蚌相持的意思是《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gè)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zhí)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讀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類型】:7字成語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gè)都捉住了。
【解釋】:鷸蚌持爭,漁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讀音】:pōu bàng qiú zh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三國志·蜀書·秦宓傳》:“甫欲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隨、和炳然,有如皎日,復(fù)何疑哉!”
【解釋】:剖蚌求珠的意思是將蚌殼剖開,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賢良良的人材。
【讀音】:lǎo bàng zhū tā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歲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詩為賀兼以識(shí)異》:“金環(huán)乘穴真堪信,老蚌珠胎倍可欣?!?/p>
【解釋】:老蚌珠胎的意思是指老婦人得子。
【讀音】:lǎo bàng shēng zh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北齊書·陸印傳》:“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p>
【解釋】:老蚌生珠的意思是原比喻年老有賢子。后指老年得子。
【讀音】:bàng yù xiāng chí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并禽之?!?/p>
【解釋】:蚌鷸相持的意思是比喻雙方相爭,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讀音】:bàng bìng shēng zh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高燮《題蔡哲夫所繪沈孝則〈冰雪廬圖〉即步哲夫韻》:“嗟哉蚌病乃生珠,詩漸可讀消雄圖?!?/p>
【解釋】:蚌病生珠的意思是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同“蚌病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