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詞典】提供在線查詢成語蛇的意思,故事,讀法,正反義詞,典故,出處,解釋。關于蛇的成語。
【讀音】:fó kǒu shé xī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諸佛出世,打劫殺人,祖師西來,吹風放火,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解釋】:佛口蛇心的意思是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讀音】:fēng xī yǒu shé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淮南子·修務訓》:“吳為封豨修蛇,蠶食上國?!?/p>
【解釋】:封豨修蛇的意思是比喻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長蛇”。
【讀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p>
【解釋】:封豕長蛇的意思是封:大;封豕:大豬;長蛇:大蛇。貪婪如大豬,殘暴如大蛇。比喻貪暴者、侵略者。
【讀音】:fēi niǎo jīng shé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法書苑》:“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lián):‘飛鳥入林,驚蛇入草。’”
【解釋】:飛鳥驚蛇的意思是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讀音】:dú shé měng shò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一講:“在人同獸爭的時代,因為不知道何時有毒蛇猛獸來犯,所以人類時時刻刻不知生死?!?/p>
【解釋】:毒蛇猛獸的意思是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讀音】:dǒu zhé shé xí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解釋】:斗折蛇行的意思是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讀音】:dǎ cǎo shé jī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景德傳燈錄·省念禪師》:“問:‘四眾圍觀,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解釋】:打草蛇驚的意思是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同“打草驚蛇”。
【讀音】:d?!ǎo jīng shé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打草驚蛇,乃南唐王魯為當涂令,日營資產(chǎn),部人訴主簿貪污,魯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解釋】:打草驚蛇的意思是原比喻懲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讀音】:chūn yǐn qiū shé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書·王羲之傳》:“行之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p>
【解釋】:春蚓秋蛇的意思是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讀音】:chūn shé qiū yǐ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宋濂《序》:“近世以來,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連翩。”
【解釋】:春蛇秋蚓的意思是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讀音】:cháng shé fēng sh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李綱《召赴文字庫祗候引對札子》:“長蛇封豕,蓄銳深謀,待時而發(fā),其意不淺。”
【解釋】:長蛇封豕的意思是長蛇和大豬。比喻貪暴者。
【讀音】:zhǎng huǐ chéng shé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洛陽伽藍記·建中寺》:“養(yǎng)虎自嚙,長虺成蛇?!?/p>
【解釋】:長虺成蛇的意思是虺:小蛇,毒蛇。指養(yǎng)奸遺患。比喻縱容敵人,聽任其強大起來。而留下后患。
【讀音】:cǎo shé huī xià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花月痕》第五回回評:“寫秋痕,采秋,則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線,馬跡蛛絲,隱于不言,細入無間。”
【解釋】:草蛇灰線的意思是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