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查詢:【則】
則的繁體:則
則的筆畫:6
則的部首:刂
則的拼音:zé
則部首筆畫:2
則字的筆畫順序:豎、橫折、撇、點(diǎn) 、豎、豎鉤、
則字的筆順圖解:
則的組詞/解釋:
則
(會(huì)意。金文從鼎,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曾刻鑄在鼎上,以便讓人遵守。本義:準(zhǔn)則,法則)
同本義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則,等畫物也。――《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庶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shì)》
又如:則天(以天為
則zé
⒈規(guī)則,規(guī)律,制度:準(zhǔn)~。法~。總~。細(xì)~。
⒉榜樣,模范:以身作~。
⒊效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么:有~改之,無~加勉。唇亡~齒寒。
⒌卻(〈表〉轉(zhuǎn)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斷):此~岳陽樓之大觀也。
⒎做,作,常見于古小說中:~甚(做什么)?不~聲。
⒏連詞。用于對(duì)比句或兩件事先后相承:內(nèi)~百姓疾之,外~諸侯叛之。響了預(yù)備鈴,~同學(xué)們陸續(xù)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來,沛公(劉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詞,指成文的條數(shù):寓言兩~。試題五~。新聞三~。
⒒在一、二、三等數(shù)字后,表示列舉事項(xiàng):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緊張。
⒓[四則]算術(shù)中指加、減、乘、除四種方法。
────────────────—
則zhī 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