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基】
淮南王,好神仙。
澄心煉氣守自然,收拾真一歸中圓。
化為五色黃金丸,乘風(fēng)駕景飛上天。
飛上天,逍遙游。
八鸞捧轂龍翼筜,虹霓繽紛夾彩斿,上窺九陽下六幽。
回頭大笑武皇帝,柏梁桂館空清秋。
【作者:林鴻】
巫山巫峽連三巴,猿啼三聲客思家。
停舟聽之聲未了,卻過青枝猶裊裊。
野人乍來錦宮城,清秋滿峽啼猿聲。
黃牛灘上怨楓落,白帝祠前哀月明。
商聲清冽羽聲亂,倏忽東崖復(fù)西澗。
久客聞之淚欲干,壯夫聽此魂亦斷。
故人歸臥越山云,憶得啼猿歌送君。
扁舟獨宿剡溪夜,叫月三聲誰共聞。
【作者:林鴻】
上人孤閑似云鶴,十五出家住衡岳。
說法能超最上禪,持心不受群疑縛。
世上誰知來去蹤,南窺太華北游嵩。
衲經(jīng)雁蕩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鐘。
于今戒臘青松古,猶泛慈航到東土。
楊柳舟中九曲云,筍皮笠上三山雨。
昨夜歸心繞楚天,西風(fēng)杖錫又茫然。
化龍?zhí)杜锨迩飫e,回雁峰頭舊日禪。
【作者:練子寧】
我所思兮玉山之岧峣,粲芙蓉兮凌丹霄。
謫仙一去已千載,至今誰續(xù)《廬山謠》?熊侯家住劍江側(cè)
,慣掃秋山之黛色。
聞余此興為寫之,仿佛梅仙舊時宅。
梅仙兮何在?邈清風(fēng)兮滄海。
蹇夷猶兮孤舟,吊遺跡于千載。
舟中所載非凡流,羌故人兮李與周。
按玉笙兮明月,下黃鵠兮清秋。
洞天兮石扇,蒼崖兮路轉(zhuǎn)。
橫余劍兮視八荒,訪蓬萊兮幾清淺。
張侯兮昂藏,驂白鶴兮青霓裳。
窺玉梁之寶笈,醉石髓之瓊漿。
千巖萬轉(zhuǎn)路莫測,酒酣一笑三山窄。
待得君王賜鑒湖,錦袍重訪山中客。
【作者:李士允】
秋思人間正紛紛,秋聲天外忽驚聞。
情類斷猿悲落月,響如離鶴怨愁云。
憐渠南北無寧翼,天隅海曲傳消息。
別去終期得再逢,歸來頗似曾相識。
別去歸來道路難,何如凡羽一枝安。
金河陣發(fā)聲聲急,玉塞書回字字寒。
蒼梧白云秋色遠(yuǎn),洞庭瀟湘木葉晚。
風(fēng)緒遙摶度嶺輕,煙羅不避沖波險。
幾度心驚歲序更,幾人腸斷月華清。
二毛聽切潘郎感,九辯哀催宋玉成。
暮砧亂鳴何太苦,羌笛相和倍凄楚。
顧影爰思澤中集,旋音應(yīng)到衡陽阻。
越王臺畔鷓鴣飛,蜀帝魂依杜宇歸。
度月萬山揮別淚,隨風(fēng)千里促寒衣。
憶在長安憐塌翮,同聞曾和同聲客。
搖落深增白發(fā)悲,沉吟忍對清秋迫。
望鄉(xiāng)今日幸歸來,憂國何年抱始開。
青女降霜偏引恨,素娥乘月重銜哀。
君不見蘇武使胡持漢節(jié),李陵對泣衣沾血。
丹心長望灞陵云,白羽遙飛上林雪。
又不見昭君出塞抱琵琶,托心明月對龍沙。
愿附遐征還漢闕,空將清淚滴胡笳。
別有放臣并怨女,別有懷人兼別侶。
音傳頓使夢驚秋,影落能教淚如雨。
卻憐中路忽分翔,悲鳴憔悴不成行。
寄言霄漢冥冥者,莫向風(fēng)波覓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