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縣古寺,壁有道玄筆。
晃晃纓絡軀,渺渺煙霧質。
一堵最光怪,朱泥久堙郁。
泥去墨亦盡,慘淡意都失。
恨不還其人,加巾急鞭抶。
毀棄加弗敬,請論如漢律。
羅漢院塔影,顛倒難致詰。
稗書志海翻,此理殊未必。
今君所歸路,正向此中出。
況有吊古才,仰天痛呼屈。
勿稱荒唐言,析理資按述。
其馀傳播詠,淋漓滿箱帙。
棲霞者悲壯,茅洞者清逸。
珍題倘相命,當?shù)跒榧?span id="4f2mnlk" class="tkv">乙。
出門厭囂塵,入門倦拈畢。
駕言城北園,滯思頓覺失。
方池環(huán)修篁,廣陌衛(wèi)行栗。
先雪梅已苞,后霜草猶茁。
上躋極高明,旁穿復深密。
主人真喜事,秀句屢盈帙。
招呼文字飲,及此三余日。
山林與鐘鼎,零茂本非匹。
斯游豈偶然,書板記甲乙。
粉淡與妖紅,占盡陽和出。
春去在商量,更費吟人筆。
此是洛陽花,尚帶長安日。
持上使君墀,寶瓶分甲乙。
漢字乙的釋義
乙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義:象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
同本義 [winding]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說文》
乙者,物蕃屈有節(jié)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陸機《文賦》。注:“抽也。”
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為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史記·律書》
又如:乙乙(難出之貌)
第二,次一等 [second]。如:乙部(古代群書四部分類法的第二部)
乙
天干的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甲乙。――《禮記·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
乙yǐ
⒈天干第二位。也用作次序的第二。
⒉舊時樂譜的記音符號之一,相當于簡譜的"7"。
⒊打鉤 (〈表〉看書已看到該處,或某處文字有顛倒、脫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