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廬云錦屏,鴻儒產(chǎn)其下。
風(fēng)神儼如龍,夭矯莫可駕。
卷懷經(jīng)濟(jì)具,婆娑洛中社。
怪事玉床搖,清晝天忽夜。
突騎從何來,陰風(fēng)飄屋瓦。
大臣義有死,欲避吾不暇。
庭前環(huán)止水,萬事付一舍。
從容友靈均,朝野動悲吒。
愍章極哀榮,汗簡誰記者。
倘有南熏書,季方足堪亞。
牛領(lǐng)岡頭,紅簫籠下。葬用兩日,手板相亞。
一堰限溪江,七鄉(xiāng)利耕稼。
鹵汐回東溟,多水流仲夏。
仁哉王長官,一勞貽永暇。
長輸不盡澤,絕勝晴雨乍。
旱魃縱肆威,恃此不足怕。
滴水一滴金,欲買真無價。
年來沙作崇,耄倪憂日夜。
役夫鍤方舉,賢帥車已下。
豐貲發(fā)公儲,嚴(yán)祀闡神舍。
臨流肅旌騎,問瘼窮隙罅。
買地開一吭,納水通百汊。
山判不可移,石級誰敢跨。
董正有贊府,相視皆別駕。
仍憂曷尾閭,置柵抵立壩。
即此是商霖,何必驕陽化。
它山不可磨,錢秦特其亞。
孔明本躬耕,樊遲請學(xué)稼。
力田乃有秋,暑雨敢咨夏。
圣賢每憂民,孔墨不遑暇。
因思比歲饑,可謂越俗乍。
豈惟農(nóng)夫驚,亦使達(dá)官怕。
倉無矯制發(fā),米涌在東價。
居然望豐年,譬彼求時夜。
畫壤來福星,上熟壓中下。
二麥?zhǔn)8钤?,五菜紛繞舍。
苗根舒薤本,黍莟拆榴罅。
龍鱗原鏤塍,燕尾水分汊。
毨獸將西成,秧馬豈虛跨。
劭農(nóng)收奇勛,省斂不更駕。
豫為鄞鄉(xiāng)謀,復(fù)廣它山{左王右霸}。
功比昔賢倍,政隨時雨化。
愿刻可齋詩,端與雅頌亞。
山頭明月夜增輝,增輝不照重泉下。泉下雙龍無再期,
金蠶玉燕空銷化。朝云暮雨成古墟,蕭蕭野竹風(fēng)吹亞。
嗟哉徹之有天下,甘心神仙希羽化。
五十余丈起樓觀,萬八千里走車駕。
安期羨門竟何在,五利文成終死詐。
若非留意尚文學(xué),嬴政且賢非爾亞。
不行一千里,安得為良馬。
不連十五城,安得稱善價。
汝皆有血氣,非如木偶者。
撮發(fā)號男兒,肯甘在人下。
汝不聞圖王,不成猶可霸。
舜與吾俱人,學(xué)之則舜也。
汝等但勉旃,前賢皆可亞。
催花小雨,輕把香塵灑。簾卷水亭風(fēng),梅影轉(zhuǎn)、夕陽初下。靚妝窺鑒,鴛甃湛清漪,浮暗麝,剪芳瓊,消得連城價。玉樓十二,寒怯銖衣掛。曾是綠華仙,眷馀情、新詞如畫。花隨人圣,須信世無雙,騰鳳吹,駐鑾輿,堪與瑤池亞。
四明瀛海堧,大田沃多稼。
三江納行潦,九谷偏畏夏。
治水宜講行,時哉及閒暇。
方當(dāng)暑如惔,孰謂晴可乍。
十雨非所憂,一暴良已怕。
東有錢湖浸,寒玉渺無價。
西有它山源,盈科通晝夜。
維此兩支邑,厥田俱下下。
問之何因爾,水道無所舍。
河伯空望洋,旱魃巧乘罅。
緬思井田規(guī),畎澮分溆汊。
培浚儻高深,怒潮敢雄跨。
官但督賦輿,誰肯趨田駕。
六輔能即功,百泉豈難壩。
愿言均此施,利澤侔造化。
盡復(fù)淮南陂,端可儕杜亞。
決水轉(zhuǎn)橫渠,交塍畫方罫。
秋風(fēng)報秋熟,滿頃吹罷亞。
昔吾有先正,走卒稱司馬。
尤國等尤家,人物吾其亞。
芳叢列翠幰,新苞吐香麝。
滿地方爭妍,何花肯相下。
牡丹持晚節(jié),群芳甘共亞。
數(shù)月兩出郊,勸農(nóng)復(fù)觀稼。
始言麥壟春,今已稻畦夏。
女紅彩紝余,丁黃耘耔暇。
暄涼雖不齊,晴雨倏忽乍。
百豐未為多,一歉誠所怕。
蠲逋廣上恩,平糶裁米價。
毫發(fā)可及民,豈不念夙夜。
昔有王長官,筑堰它山下。
惠利久益博,神靈此其舍。
泓深或龍蟄,堅屹無蟻罅。
定為三七分,釃為數(shù)十汊。
石梁貫云濤,誰敢著足跨。
流沙從何來,疑有物驅(qū)駕。
人力幾淘浚,壅淤仍障壩。
旦功終此惠,運(yùn)河沙而變化。
視古誰比方,鄭白其流亞。
漢字亞的釋義
亞
(象形。小篆作“亞”。許慎認(rèn)為像人駝背形。甲骨文一說像花邊形。本義:丑)
同本義 [ugly]
夫地有山有澤,有黑有白,有美有亞。――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jīng)》
亞,丑也。――《說文》。段玉裁注:“此亞之本義。亞與惡音義皆同…衣駕切?!?
次;次于。表示時間或空間的先后 [second]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亞也。――《易·系辭》荀本
亞旅。――《書·牧誓》
侯亞侯旅。――《詩·周頌·載芟》
為亞卿焉。――《左傳·文公六年》
龜亞之。――《儀禮·士虞禮》
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史記·項羽本紀(jì)》
又如:亞獻(xiàn)(古代
亞(亞)yà
⒈次,第二的:~熱帶。~軍。
⒉較差:我不~于他。
⒊〈外〉亞洲,全稱"亞細(xì)亞洲",世界七大洲之一。
────────────────—
亞wù 1.厭惡,憎惡。
────────────────—
亞yā 1.象聲詞。 2.助詞。猶阿,多用在親屬稱呼前,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