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杭汳隔風(fēng)塵,四見南朝鳳歷新。
戰(zhàn)士淮襄悲割土,殘民河洛望頒春。
淹留歲月周家統(tǒng),牢落乾坤夏正寅。
莫說當(dāng)年郊祀地,吳山煙草更愁人。
亭闞方池物物新,花中名品富長春。
詩僧用意栽培處,四季常教有主人。
竺仟論五百劫,蒙叟夸八千春。
但聞堯舜氏作,誰識羲黃上人。
屈身必受制,屈志必違仁。
受制已則辱,違仁首則屯。
身志兩不辱,度幾德之純。
以此率其性,乾坤一閑人。
郎船江下泊,妾家樓上祝
朝朝暮暮間,上下兩相顧。
相顧不相親,風(fēng)波愁殺人。
秋郊兔盡韓盧窘,三尺青蛇卷鋒穎。
到手山河擲與人,卻向雌雞納腰領(lǐng)。
英雄桎足歸羅網(wǎng),辯士舌端空來往。
本將衣飯畜王孫,未許肝腸敵亭長。
一局殘棋了項秦,五湖西子白綸巾。
貪他一顆真王印,賣卻淮陰跨下人。
草色青青漢水新,異鄉(xiāng)聽雨怕逢春。
客懷不似今年惡,頻向東風(fēng)送故人。
世界猶如露電身,更于空里聚微塵。
何時麥積崖邊路,說法重來要度人。
上苑玉池方解凍,人間楊柳又垂春。
山堂盡日焚香坐,長憶毗耶多口人。
絕代佳人淑且真。雪為肌骨月為神。燭前花底不勝春。倚竹袖長寒卷翠,凌波襪小暗生塵。十分京落舊家人。
涿郡漁陽此呼分,用兵諸將總?cè)缟瘛?/p>
白頭浪說關(guān)中事,鄧禹當(dāng)年已笑人。
風(fēng)雨逍遙地,衙排印簏新。
鈿車分路闊,寶瑟聽歌頻。
燈市曉侵月,花田晚占春。
卻過張翰宅,方信有閑人。
莫怪近來都不飲,幾回因醉卻沾巾。
誰料平生狂酒客,如今變作酒悲人。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榖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嵯峨山上石,歲歲色長新。若使盡成寶,誰為知己人。
一時韓信為良犬,千古蕭何作霸臣。
彼此并干名教罪,罪猶不逮謂斯人。
道人此書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隨身。
霽月光風(fēng)開玉軸,千年彷佛見斯人。
三叉路口駐車輪,莫訝知津更問津。
何限出門向西笑,忙行不似慢行人。
海激天翻電雹嗔,蒼松十丈劈為薪。
須臾龍卷它山去,誤殺田頭望雨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晨。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下人。
漢字人的釋義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側(cè)面站立的人形?!叭恕笔菨h字部首之一。本義: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語言的高等動物)
同本義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說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禮記·禮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fā)含齒,倚而食者,謂之人。――《列子·黃帝》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滿(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從事勞動的動物:~類。
⒉指每一個人:~手一冊?!詾閼?zhàn)。
⒊指別人,他人:助~為樂。專門利~。
⒋指人的品質(zhì)、表現(xiàn):那個~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丟~。
⒍指人的身體:~不舒服。
⒎[人口]人的數(shù)目。
⒏[人次]若干次人數(shù)的總和。
⒐[人世]人間。
⒑[人士]對社會里上層分子的通稱,泛指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人:愛國~士。
⒒[人事]
①關(guān)于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管理、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事變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識: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盡~事。
⒓[人手]指參加某項工作的人:正缺~手。
⒔[人品]人的品質(zhì)、品格。
⒕[人格]
①人的道德品質(zhì):~格高尚。
②人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尊重~格。
⒖[人和]指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