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嘗失之,群起競逐。
不見泰山,一得百覆。
文王之囿,草羨泉足。
生逢茲辰,呦呦攸伏。
吾愛董仲舒,窮經(jīng)守幽獨。
所居雖有園,三年不游目。
邪說遠去耳,圣言飽充腹。
發(fā)策登漢庭,百家始消伏。
挽紅留翠,為東皇、那住二分春色。燕舞回風鶯度曲,晴晝光生瑤席。天女擎香,長庚入夢,還有飛仙謫。方瞳方頰,玉壺清浸胸臆。休問辟谷延年,介君眉壽,自有陰功□。膝下鵷雛俱擢秀,爭奮摩天云翼。白雪聲中,黃流影里,且放瓊舟側(cè)。醉鄉(xiāng)深處,興來時拊金伏。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衣食隨緣,
自然快樂。算是甚命,問什么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天眼昭昭,報應甚速。諦聽吾言,神欽鬼伏。
旦夕人語喧,汎舟北城曲。
十里望禪剎,飄若塵外躅。
是日秋宇高,清輝澹晨旭。
林風唱殘蜩,澤稗下饑鵠。
野實迎露黃,川蕪傲霜綠。
循涯得微徑,捨楫步幽麓。
佛寺訝靚深,僧廬互重複。
山氣導真想,天香洗煩欲。
嗟余秉微尚,丘壑返初服。
失計蹈塵囂,虛名玷纓轂。
妄排金馬門,謬草紫泥牘。
溫省專慎辭,中階佐調(diào)餗。
器偏固自傾,綆短良難續(xù)。
何言一麾出,尚參九州牧。
恩深無后疵,顏靦有馀恧。
孔訓懲憚改,羲爻許頻復。
朅來清凈區(qū),冀脫泥涂辱。
醉象或可調(diào),藩羝悔前觸。
萬緣自我空,至道非外勗。
聊謹三載期,吾得事棲伏。
漢字伏的釋義
伏〈動〉
(會意。從人,從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樣地匍伏著。本義:俯伏;趴下)
同本義 [lie prostrate]
伏,司也。――《說文》
伏瘞亦如之。――《周禮·犬人》。司農(nóng)注:“課伏犬以王車轢之?!?
伏,覆也。――《釋名·釋姿容》
寢毋伏。――《禮記·曲禮上》
雌雞伏子。――《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鹽其腦。――《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記·項羽本紀》
廡下一生伏案臥。――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敵槍再擊,寨中人又鶩伏矣。――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體,多
伏 fú
⒈趴,臉面向下,身體前屈:~地?!?。
⒉隱藏,隱匿:埋~。潛~。兩側(cè)~兵。打~擊戰(zhàn)。
⒊屈服,認錯或認罰:~輸?!?。~誅。
⒋低下去:時起時~。此起彼~。
⒌〈古〉通"服"。敬佩:~其為人。
⒍
【伏特】簡稱"伏"。電動勢、電位差、電壓的單位,代號V。
⒎
【伏日】通常是指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后十天止。這一段時間,每十天為一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統(tǒng)稱三伏,是我國每年最熱的時期。故有"熱在三伏"的說法。
────────────────—
伏fù 1.指禽鳥孵卵。 2.量詞。用作時間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