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柏?zé)o根,虛空有骨。
十分魯鈍,以遼天鶻。
熱至乘涼,寒燒榾柮。
夫是之謂,趙州古佛。
我無佛法一字說,子亦無心無所得。
無說無得無心中,釋迦親見燃燈佛。
松老有骨,竹癯無肉。
雪發(fā)覆顛,霜眉映目。
須菩提坐空而談,維摩詰卷辨而默。
拈來何處不相逢,日面佛兮月面佛。
當(dāng)年曾記晉華林,望氣紅黃梔子深。
有敕諸宮勤守護(hù),花開如玉子如金。
此花端的名檐卜,千佛林中清更潔。
從知帝母佛同生,移向慈元供壽佛。
凡圣體真,猶存見隔。
見存即凡,情亡即佛。
佛身光明了無垢,性水清凈常不渾。
降生沐浴吉祥事,要以大開功德門。
哆哆和和增口業(yè),膠膠綴綴添塵結(jié)。
大家凈洗佛渾身,徹底洞然明皎潔。
長時(shí)諸佛洗我身,令日眾僧洗我佛。
謝公蒔蘭苕,真意付此物。
惠然風(fēng)肯來,香為一披拂。
遙知醉吟姿,黽勉向朱紱。
搘筇橘柚黃,僧屋對像佛。
庵前烏龜久不見,一夜雷雨忽然出。
東山老漢眼{搭扌換目}癡,近前問訊定光佛。
昔聞僧道開,清凈本求佛。
談經(jīng)悟教藏,施藥蠲眾疾。
臨嶂起重閣,最上構(gòu)禪室。
靈香邈可繼,壯麗固已軼。
桐廬瀟灑郡,茲閣更奇屈。
峰巒互掩映,松竹富蒙密。
我來一伏檻,紫翠競森出。
塵襟與羈幘,中坐怳已失。
清風(fēng)來甚遠(yuǎn),沖氣久彌逸。
東軒視蟠桃,仙路如彷佛。
自有乾坤,扶人極,宗主須還人物。今為何時(shí)節(jié),滿紅塵富貴,絮花飄忽。抵障狂瀾,提攜正印,一柱天擎突兀。平生分明處,是從容處□,不差毫發(fā)。把朝市山林,一般看了,無邊風(fēng)月。深衣清到骨。紫樞府、誰信曾簪笏。炊脫粟、黃雞白酒,補(bǔ)菊栽梅,碧溪繞、竹籬茅屋。無限輕描貌。都說道、詔書催發(fā)。想回首、招黃鵠。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缽。相陪對門石佛。
黃面瞿曇,雖則分疏應(yīng)口。
車不橫推,文殊仗劍逼佛。
上元佳節(jié)是今日,匝地普天星斗出。
好向機(jī)先著眼看,莫教蹉過然燈佛。
一塵具無量剎土,一念超無量劫數(shù)。
一身現(xiàn)無量眾生,一體合無量諸佛。
淵明形神自我,樂天身心相物。
而今月下三人,他日當(dāng)成幾佛。
如來性海深復(fù)深,著書與世湔蓬心。
畫沙累土皆佛事,況乃一字能千金。
老郎居塵念不起,法中龍象人師子。
前身智永心了然,結(jié)習(xí)未空猶寄此。
怪公聚筆如須彌,經(jīng)成筆盡手不知。
凌云題就韋誕老,愿力所到公何疑。
珠函繡帙之蘭室,護(hù)持金剛竦神物。
枯葵應(yīng)感不足倫,毛颕陶泓俱見佛。
平生一片癡,妄意室中物。
自言富可待,到了貧徹骨。
一宵入人家,百寶認(rèn)仿佛。
揀得真金身,明處是泥佛。
去卻一,拈得七。
拶破疑團(tuán),咄咄咄。
跳上天目山,據(jù)卻獅子窟。
返擲有余態(tài),江湖聲響出。
且喜吾家有此郎,賽過天下大禪佛。
群情非外物,萬莫生輕忽。
皆是自家心,外心無余佛。
吾聞豐坊生,赤章咒蚤虱。
蚤虱食幾何,討捕況已酷。
借問坊食者,還當(dāng)咒坊不。
弘恕圣所稱,斯言非佞佛?!?/p>
心月孤圓,清光皎潔。
吞盡十方空,銀碗裹盛雪。
本光瑞如此,筆倒燈明佛。
漢字佛的釋義
佛〈名〉
梵文 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 [梵文Buddha]。意譯為“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據(jù)稱,凡夫缺此三項(xiàng),聲聞、緣覺缺后二項(xiàng),菩薩缺最后一項(xiàng),只有佛才三項(xiàng)俱全。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 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漢書·西域傳》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帶來的光明);佛會(佛菩薩眾圣會聚的地方);佛圖(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佛教 [Buddh
佛 fó
⒈梵語"佛陀"的簡稱。"佛"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得道者)的稱呼:拜~。特用于尊稱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祖。
⒉
【佛教】〈古〉印度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的宗教。
⒊見fú。
────────────────—
佛(彿、髴) fú
⒈
【仿佛】見"fǎng仿"。
⒉見fo。
────────────────—
佛bó 1.興起貌。
────────────────—
佛bì 1.見"佛肸"﹑"佛貍"。 2.通"弼"。輔助。《詩.周頌.敬之》:"佛時(shí)仔肩,示我顯德行。"鄭玄箋:"佛,輔也。"陸德明釋文:"鄭音弼。"馬瑞辰通釋:"古字其音均與近,故可借作也。"一說,佛訓(xùn)為"大"?!对姡茼灒粗?佛時(shí)仔肩"毛傳:"佛,大也。"參閱清錢大昕《潛研堂集.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