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平淡,疏雨和煙染。春在廣寒宮,付江梅、先開素艷。年年第一,相見越溪東,云體態(tài),雪精神,不把年華占。山亭水榭,別恨多銷黯。又是主人來,更不辜、香心一點。題詩才思,清似玉壺冰,輕回顧,落尊前,桃杏聲華減。
運用無時不可,悟來有甚羞慚。前三三與后三三。欲漏天機未敢。顧我完全玉性,勸人省悟銀蠶。好歸物外訪玄談。認個不增不減。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書來和淚怕開緘,
又不歸來空再三。
這樣病兒誰慣耽?
越恁瘦巖巖。
一半兒增添一半兒減。
迤邐韶華將半。桃杏勻於染。又還撩撥、春心倍凄黯。準擬□□狂吟,可憐無復當年,酒腸文瞻。倦游覽。憔悴羞窺鸞鑒。眉端為誰斂。可堪風雨、無情暗亭檻。觸目千點飛紅,問春爭得春愁,也隨春減。
善看經(jīng),能禮懺。金面胭脂,正好頻頻蘸。轉(zhuǎn)轉(zhuǎn)殷紅紅不淡。色里全真,真里成清湛。仗鉛刀,擎汞鏨。劈暗鑿昏,并出銀霞艷。萬道霞光攢一點。般若波羅,得得無增減。
宿霧藏春,馀寒帶雨,占得群芳開晚。艷初弄秀,倚東風嬌懶。隔葉黃鸝傳好音,喚入深叢中探。數(shù)枝新,比昨朝、又早紅稀香淺。眷戀。重來倚檻。當韶華、未可輕辜雙眼。賞心隨分樂,有清尊檀板。每歲嬉游能幾日,莫使一生歌欠。忍因循、片花飛、又成春減。
睦州擔板,那容眨眼,
闊狹短長,不須增減。
青山一登嘯,陡覺心胸別。
飄飄襟袖寒,恍若御風列。
汩沒塵埃中,紛紛亂如蠛。
不期會佳人,成此兩奇絕。
美哉周氏子,炯炯冰壺月。
傾蓋便如故,何必素所愜。
磊落史少府,豐姿瑩霜雪。
真如汗血駒,才名籍天閱。
抵掌同一笑,心悟口難說。
向晚雨初霽,高柳新蟬咽。
倚檻云去來,不悮巾角折。
揮翰有佳句,明珠眩雙睫。
蹇予非少年,年作盡短拙。
萬事等白鷗,波間自沒減。
零落棲遲感興多。酒杯直欲卷銀河。人間清鏡悲華發(fā),世外仙棋爛斧柯。長袖舞,抗音歌。月明人影兩婆娑。醉來知被旁人笑,無柰風情未減
錦云十里川妃供。一棹晚涼風款送。只愁無處著清香,滿載月明船已重。冰壺水鑒元空洞。天意似嫌紅翠擁。并教風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渾減
一自煌捐棄,香足玉階疏。
聞道西宮路,近亦絕鶯與。
翠箔玉蟾窺,天街仙籟絕。
抱恨坐夜長,銀氏半明減。
些小白須何用染。幾人得見星星點。作郡浮光雖似箭。君莫厭。也應勝我三年貶。我欲自嗟還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榧奘孪∧耆饺?。知有漸。千鈞重擔從頭減。
中酒情懷,怨春羞見桃花面。王孫別去草萋萋,十里青如染。不恨梨云夢遠。恨只恨、盟深交淺。一般孤悶,兩下相思,黃昏依黯。樓依斜陽,翠鸞不到音書遠。綠窗空對繡鴛鴦,□縷憑誰翦。知在新亭舊院。杜鵑啼、東風意懶。便歸來後,也過清明,花飛春減。
漢字減的釋義
減
(形聲。從水,咸聲。本義:減少,由全體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義 [reduce]
減,渻也。――《說文》
減,少也。――《廣雅》
減,盡也。――《管子·宙合》
譖始既減。――《韓詩·巧言》。傳:“少也?!?
克減侯宣多。――《左傳·文公十七年》
太仆減谷食。――《漢書·元帝紀》
為減輿從。――清·張廷玉《明史》
增減要語。――清·方苞《獄中雜記》
今昔而減。――清·洪亮吉《治平篇》
減一分則喜。――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減算(減少稅收;減少年壽);減膳(吃素或減少菜肴);減了口里的(減少飲食)
不足;不到;少于 [be not en
減(減)jiǎn
⒈減少,跟"加"相對。從一定數(shù)量中去掉另一數(shù)量或去掉一部分:~去。五~三為二。~稅款。大~價。
⒉降低,衰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