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歲之初,我迎春祗。
孰克侑鄉(xiāng),日古宓戲。
于皇宓戲,萬世之德。
再拜稽首,敢愛斯壁。
國難義當(dāng)馳,送君遠(yuǎn)行役。
黎明別江郊,更上北山脊。
江云妾眼迷,江風(fēng)妾衣坼。
魂去形獨留,兀然化為石。
化石君徜知,勿復(fù)念衾席。
愿持如石心,為國作堅壁。
鴛鴦羅薦開,翡翠香幃寂。
解帶竟羞明,移燈向東壁。
卜歲之初,我迎春祗。
孰克侑鄉(xiāng),日古宓戲。
于皇宓戲,萬世之德。
再拜稽首,敢愛斯壁。
巖居舊風(fēng)景,人世今成昔。木落古山空,猿啼秋月白。
誰同西府僚,幾謝南平客。摧殘松桂老,蕭散煙云夕。
跡留異代遠(yuǎn),境入空門寂。惟有草堂僧,陳詩在石壁。
下見西山,料他日、面無慚色。君記娶不為呂黨,亦非秦客。有意挽回當(dāng)世事,無方延得諸賢脈。笑海波、渺渺幾時平,空銜石。園五畝,紛紅碧。家四世,傳清白。任天孫笑拙,女嬃嫌直。老去何煩援以手,向來不要加諸膝。待深山、深處著茅齋,看青壁。
去年曾問荊門途,雞鳴狗吠民耕鋤。
搖鞭重來意慘澹,前日井邑今丘墟。
云昏雨澀草堆碧,四野荒荒人跡疏。
深山扶攜皆露處,骨肉蕩沒況室廬。
老農(nóng)無力倚林臥,少定舉首來向余。
官人且坐待儂說,未說泗涕先橫裾。
老夫老豈識兵革,忽見遠(yuǎn)近皆狂胡。
懸崖絕壁魚貫進,飛馬上下爭馳驅(qū)。
吾軍非是無身手,未鼓棄甲先奔趨。
時平廩帛官不計,戰(zhàn)勝爵賞官不辜。
進怯鋒鏑退焚掠,虜既難堪堪汝乎。
獨來未暇正其罪,官有金幣還招呼。
老夫莫曉軍旅事,但聞敗衄深嗟吁。
我聽其言為蹙頞,含凄獨下西山隅。
金蓮似恨膻風(fēng)染,蒙泉未洗血水污。
九秋半破明月夕,照我孤憤行繞壁。
長驅(qū)筆陣渾無礙,掃盡春蠶食葉聲。
微波蕩晴墩,倒影動懸壁。
太和酒樓三百間,大槽晝夜聲潺潺。
千夫承糟萬夫甕,有酒如海糟如山。
銅鍋熔盡龍山雪,金波涌出西湖月。
星宮瓊漿天下無,九醞仙方誰漏泄。
皇都春色滿錢塘,蘇小當(dāng)壚酒倍香。
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釵十二行。
一座行觴歌一曲,樓東聲斷樓西續(xù)。
就中茜袖擁紅牙,春蔥不露人如玉。
今年和氣光華夷。游人不醉終不歸。
金貂玉塵寧論價,對月逢花能幾時?
有個酒仙人不識,幅巾大袖豪無敵。
醉后題詩自不知,但見龍蛇滿東壁。
蘆溪之山高插天,蓮峰更壓蘆溪山。
峰頭青壁幾千年,誰知玉闕藏神仙。
平明采樵陳氏子,五云深處樓臺起。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臺前一道白蓮泉,七始花開一成蓮。
固知此子無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
低頭乞命卻走回,尚復(fù)褰裳取蓮實。
歸來疑信互相傳,樸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瓊樓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氣厚如山,翻把瓊樓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識。
安得鴻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詩扣青壁。
接客厭紛紛,客去喜寂寂。
今朝下簾坐,疏雨時一滴。
地爐擁破褐,自笑嬾無敵。
新春儻得歸,更面九年壁。
攜手自京都,歸心乃疇昔。
豈不戀明恩,久持金門戟。
今日故園身,殘歲空堂夕。
含情亦何言,塵耒掛東壁。
麻頭黃項翅金色,腿腳班黃肉帶蜜。
牙鉗若是炭樣烏,鬭勝叫鳴聞四壁。
玄暉東田游,明遠(yuǎn)東城歷。
深心慕塵軌,湖舷擬觴客。
零雨或尼之,輟策駢茲席。
霽虹帶高岑,傾羲被回陌。
良知共遐睎,數(shù)陪竹林七。
境恬微尚愜,賞勝幽懷適。
懷沙事千載,舊恨猶能辟。
延首瞻樓顏,新愁渺難釋。
天問愧非才,且可浮大白。
徙倚驚漏窮,晨宵掛東壁。
北客入西京,北雁再離北。秋寢獨前興,天梭星落織。
耽玩余恬爽,顧盼輕痾力。旅途少顏盡,明鏡勸仙食。
出門路縱橫,張家路最直。昨夜夢見書,張家廳上壁。
長空一望如水碧,泉潤幽幽風(fēng)淅淅。
驚人暑退寒漸生,蓼染春紅映素壁。
雨雪落紛紛,檐頭水滴滴。
良哉觀世音,草里跳不出。
跳不出,也大屈,
水里烏龜鉆鐵壁。
故人別來知幾年,怪我相逢須鬢白。
看鏡功名不用頻,蒼苔遍教留行跡。
蚤知宇定發(fā)天光,未聞終日介如石。
此理昭然何足疑,來詩并遣鐫崖壁。
怪雨盲風(fēng),留不注江邊行色。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千百年傳吾輩話,二三子系斯文脈。聽王郎、一曲玉簫聲,凄金石。晞發(fā)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只愿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
歲晚江鄉(xiāng)雪盈尺,小齋不禁寒氣逼。
先生獨臥不成眠,兩腳渾如水中石。
今宵何幸得溫溫,伸去縮來隨意得。
非關(guān)被底別藏春,深藉湯婆有余力。
此婆生來名阿錫,紡織無能有潛德。
緘口何曾說是非,謀身不解求衣食。
寂寂無聲伴到明,不作驕癡取憐惜。
君不見此婆有妹名青奴,骨格玲瓏如姊默。
不容暑氣侵肌膚,亦與先生舊相識。
只因寒暑不同時,棄舍塵中倚空壁。
漢字壁的釋義
壁
(形聲。從土,辟聲。本義:墻壁)
同本義 [wall]
壁,垣也。――《說文》
壁亦土也。――《風(fēng)俗通》
觀壁壘于北落兮。――張衡《思玄賦》
家徒四壁立。――《漢書·司馬相如傳》
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壁有耳(指機密容易泄露,說話不可不慎。同“隔墻有耳”);壁中書(漢武帝時,魯恭王為擴建其宮室而壞孔子故居,在夾壁墻中得古文《尚書》、《禮記》、《春秋》、《論語》、《孝經(jīng)》等,凡數(shù)十卷,都是周時的古文寫的,晉人稱為科斗文。今《說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據(jù)壁中書);壁觀(面壁;又指一意禪觀,心如
壁 bì
①墻:~報。
②作用像圍墻的東西:細(xì)胞~。
③直立的山石:懸崖峭~。
④營壘:堅~清野。
⑤二十八宿之一。
【壁掛】室內(nèi)墻壁上的一種裝飾品。包括毛織壁掛、印染壁掛、刺繡壁掛、棉織壁掛等。
【壁虎】爬行動物。身體扁平,尾巴圓錐形,四肢短,趾上有吸盤。常爬在墻壁上,捕食蚊、蠅、蛾等小蟲,對人類有益。又叫蝎虎。中國分布的種類多無毒。舊稱守宮。
【壁畫】繪在建筑物的墻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是繪畫形式之一??煞譃榇值乇诋?、刷地壁畫和裝貼壁畫等。
【壁壘森嚴(yán)】比喻防范很嚴(yán)密或界限極其分明。
【壁立】多形容山峰像墻壁般陡立。
【壁上觀】不插手,在一旁坐觀成敗。又作作壁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