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都城爭乞巧。荷花旖旎新棚笊?;\袖嬌民兒女狡。偏相攪。穿針月下濃汝佼。碧玉蓮房和柄拗。晡時飲酒醒時卯。淋罷麻秸秋雨飽。新涼稍。夜燈叫賣雞頭*。
病臥帝王州,花時不得游。
老應隨日至,春肯為人留?
粉壞杏將謝,火繁桃尚稠。
白飄僧院地,紅落酒家樓。
空里雪相似,晚來風不休。
吟君悵望句,如到曲江頭。
夢破風煙迥,衾寒不自由。
鐘聲到枕曙,月影入簾秋。
雁過江山老,蛩吟草樹愁。
整冠人共笑,兩月不梳頭。
山徑曾陪九日游,數(shù)枝還為一尊留。
買從遠市聊供節(jié),栽向名園合擅秋。
漸老有人憐客瘦,乍寒無客替蜂愁。
多情不用防吹帽,短發(fā)猶禁插滿頭。
未明龍骨駿,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價,寧忘伯樂酬。
雖知殊款段,莫敢比驊騮。若遇追風便,當軒一舉頭。
身外虛名莫妄求,強關事事判悠悠。
試看云將三年役,止博鴻蒙一掉頭。
封卻拄杖頭,結(jié)卻布袋頭。
大家團欒頭,赤眼火柴頭。
嗄,正是冤家共聚頭,
不妨頭上更安頭。
斷蓬蹤跡去依劉。試登王粲樓。此心安處即菟裘。尚何來往求。詩遣興,酒消愁。竹林多勝游。與君何日共仙舟。相看共白頭。
長沙城西湘水流,客來城下系孤舟。
隔江幾樹殘楊柳,留與啼烏伴白頭。
蕭蕭江上荻花秋,
做弄許多愁。
半竿落日,
兩行新雁,
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
直待醉時休。
今宵眼底,
明朝心上,
后日眉頭。
舊年佛法,說到臘月極盡頭。
新年佛法,又從正月還起頭。
若論頭與極頭,都盧只在拄杖頭。
楊柳妝腰帶,梅花絡臂韝。
黃鶯偷眼覷,舞得最風流。
凈慈門下蘿蔔頭。
霜落長河見遠洲,天晴歸棹喜同舟。
青連碧樹山回轉(zhuǎn),白涌寒砂水倒流。
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
英雄過了前三十,晚景桑榆愧白頭。
西湖何處可消愁,快上人間百尺樓。
千里山川浮王氣,百年形勢壯皇州。
逋仙宅近梅應古,坡老祠空竹自秋。
立徧闌干無限意,六橋歌舞懶回頭。
得酒終日醉,都忘醒后愁。
往來狂走馬,直過皖山頭。
默默而游,月冷天秋。
靡靡而周,云行水流。
身心無畔岸,機用有錐鉤。
諸塵三昧縱橫句,分付之人拄杖頭。
涼生水殿樂聲游,釣得金鱗上御鉤。
圣德至仁元不殺,指揮皆放小池頭。
庭松偃蓋如醉,夏雨新涼似秋。
有客高吟擁鼻,無人共吃饅頭。
千載浪名金馬客,一宵沉醉石城樓。
郢人休唱陽春曲,白盡湖南刺史頭。
奏凱歸來拜冕旒,霍家襁褓更封侯。
因風為報單于道,漢闕方梟越尉頭。
漢字頭的釋義
頭〈名〉
(形聲。從頁,豆聲。頁,人頭。頭在戰(zhàn)國時期才出現(xiàn),首出現(xiàn)較早。本義:首)
同本義 [head] 本指人的頭部,后也泛指各種動物的頭部
頭,首也。――《說文》
苞頭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頭容直。――《禮記·玉藻》
左頭奉之。――《儀禮·士相見禮》
殺人者刎頭。――《公羊傳》注
王購子頭千金。――晉·干寶《搜神記》
將子頭與劍來。
系向牛頭充炭直。――唐·白居易《賣炭翁》
舉頭望明月。――唐·李白《靜夜思》
低頭思故鄉(xiāng)。
又如:頭直上(頭頂上);光頭(剃光的頭;頭上沒有戴帽子);頭大(形容遇到困難頭昏腦脹的樣子
頭(頭)tóu
⒈腦袋,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體的最前部分:~顱。特指頭發(fā):梳~。
⒉物體的頂端、前端或事情的起點、終點:山~。車~。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開初的:~號?!?。~等艙。~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镒叩氖撬?。
⒌為首的(多用于貶義):~領?!珒?。把~。盜竊~子。
⒍方面:他們幾個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臨~。
⒏物品的殘存部分:粉筆~。布~兒。
⒐量詞。指牲畜、像頭的、不定數(shù)量等:五~豬。四~蒜。百來~。
⒑詞尾(讀輕聲):石~。拳~??唷珒?。有看~。在上~。放外~??春蟆?。
⒒[頭角]〈喻〉青少年的氣概和才華:初露~角。
⒓[頭銜]指官銜、學銜等。
⒔[頭緒]事情的條理:此事已有~緒。
⒕[頭腦]
①腦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腦。
②要領,門路:這件事還沒有摸著~腦。
③首領:她是這兒的~腦。
────────────────—
頭tou 1.名詞后綴。接于名詞性詞根之后。 2.名詞后綴。接于動詞詞根之后。 3.名詞后綴。接于形容詞詞根之后。 4.方位詞后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