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床穩(wěn)坐已通津,何處更尋不二門。
八苦起時全體現(xiàn),不知誰解報深恩,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每勞蒼生念,不以黃屋尊。
興化俟群辟,擇賢守列藩。得人此為盛,咨岳今復存。
降鑒引君道,殷勤啟政門。容光無不照,有象必為言。
成憲知所奉,致理歸其根。肅肅稟玄猷,煌煌戒朱軒。
豈徒任遇重,兼爾宴錫繁。載聞勵臣節(jié),持答明主恩。
郡有宣公集,焚香手自繙。
要酬民所望,須踐祖之言。
牛豈嫌途坦,魚那厭水渾。
不將漁廢牧,亦足報君恩。
昔年簪組隘丘門,今日旌幢一院存。
何事商於淚如雨,小儒偏受陸家恩。
受降新筑壯三屯,燈火遙連十萬村。
障燧層巒秦作塞,風云大陸薊為門。
東回地軸山河固,西擁天關(guān)宮闕尊。
百二城邊過質(zhì)子,千秋同戴漢家恩。
萬里無人見,眾情難與論。
思君常入夢,同鵲屢驚魂。
孤寢紅羅帳,雙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豈復暫忘恩。
去時不出戶,來時不入門。
清癯山有骨,閑澹云無根。
歸家奉祖禰,了事還兒孫。
云水通方士,相期報佛恩。
澤國嫩寒月,天氣小陽春。萱堂今朝生日,瑞靄郁輪囷。身佩銅章墨綬,手捧霞觴玉液,獻壽太夫人。且喜藤輿穩(wěn),共戲彩衣新。發(fā)垂鵠,瞳點漆,倍精神。麻姑來慶,笑道滄海幾揚塵。佇看起居八座,更好回班百辟,異數(shù)聳朝紳。此母生此子,再拜謝宸恩。
去著登山屐,夢歸清霅門。
親嘗霜后橘,思侑府中樽。
為問林間路,曾過水畔村。
人言封境近,往往被公恩。
似龍鱗已足,唯是欠登門。日里腮猶濕,泥中目未昏。
乞鋤防蟻穴,望水瀉金盆。他日能為雨,公田報此恩。
鑿石何年種月輪,清光終夜照香魂。
凄涼不比班姬扇,猶是君王送死恩。
夢繞寒山月下村,一枝相對夜開樽。
繁華味短宜中酒,攀折人多好閉門。
風信嚴時清有骨,塵緣空后淡無痕。
從來不識司香尉,只仗東皇雨露恩。
病中饒淚眼常昏,聞說花開亦閉門。語少漸知琴思苦,
臥多唯覺鳥聲喧。黃埃滿市圖書賤,黑霧連山虎豹尊。
今日支離顧形影,向君凡在幾重恩。
非默而默,不言而言。
鑿混沌樸,決崑崙源。
萬像總持句,諸塵三昧門。
法法心心成佛事,華華葉葉受春恩。
圣主念元元,良臣選掖垣。
紫墀分使節(jié),紅旆出都門。
雪淺斜陽路,云深晚燒村。
期年如報政,應許賀新恩。
鮮于仲通正當年,章仇兼瓊在蜀川。約束蜀兒采馬鞭,
蜀兒采鞭不敢眠。橫截斜飛飛鳥邊,繩橋夜上層崖顛。
頭插白云跨飛泉,采得馬鞭長且堅。浮漚丁子珠聯(lián)聯(lián),
灰煮蠟楷光爛然。章仇兼瓊持上天,上天雨露何其偏。
飛龍閑廄馬數(shù)千,朝飲吳江夕秣燕。紅塵撲轡汗?jié)耥d,
師子麒麟聊比肩。江面昆明洗刷牽,四蹄踏浪頭枿天。
蛟龍稽顙河伯虔,拓羯胡雛腳手鮮。陳閎韓干丹青妍,
欲貌未貌眼欲穿。金鞍玉勒錦連乾,騎入桃花楊柳煙。
十二樓中奏管弦,樓中美人奪神仙。爭愛大家把此鞭,
祿山入關(guān)關(guān)破年。忽見揚州北邙前,只有人還千一錢。
亭亭筆直無皴節(jié),磨捋形相一條鐵。市頭格是無人別,
江海賤臣不拘紲。垂窗掛影西窗缺,稚子覓衣挑仰穴。
家童拾薪幾拗折,玉潤猶沾玉壘雪。碧鮮似染萇弘血,
蜀帝城邊子規(guī)咽。相如橋上文君絕,往年策馬降至尊,
七盤九折橫劍門。穆王八駿超昆侖,安用冉冉孤生根。
圣人不貴難得貨,金玉珊瑚誰買恩。
樛木螽斯耳未聞,中山無屋貯兒孫。
臨分自灑黃泉淚,不在區(qū)區(qū)骨肉恩。
震維芳月季,宸極眾星尊。珮玉朝三陛,鳴珂度九門。
挈壺分早漏,伏檻耀初暾。北倚蒼龍闕,西臨紫鳳垣。
詞庭草欲奏,溫室樹無言。鱗翰空為忝,長懷圣主恩。
乞以臣骸骨,下從樊濯原。
生雖闕親養(yǎng),沒擬報私恩。
山向岳奔,川趨海吞。
船浮水柔有力,雁沒煙冷無痕。
二三四七,傳持之句。
百千萬億,變化之門。
招手授手,知恩報恩。
漢字恩的釋義
恩
(形聲。從心,因聲。本義:恩惠)
同本義 [美favor;benevolence]
恩,惠也。――《說文》
恩者,仁也。――《禮記·喪服四制》
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韓非子·用人》
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
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
又如:忘恩;報恩;恩潤(恩惠德澤);恩義(恩情與道義);恩分(恩惠情分);恩惠教化。古代多指官方對人民而言;恩田(佛家田。三福之一。指父母)
情誼 [friendship]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三國演義》
恩
恩愛,親愛 [love
恩 ēn
①恩惠。
②深厚的情義。
③姓。
【恩賜】原指封建帝王為籠絡人心而給予賞賜?,F(xiàn)泛指因憐憫而施舍(含貶義)。
【恩典】
①恩惠。
②給予恩惠。
【恩格斯】(1820-1895)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lǐng)袖,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生于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1844年8月底,在巴黎會見馬克思。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與馬克思合寫《共產(chǎn)黨宣言》。1864年,同馬克思一起創(chuàng)建并領(lǐng)導國際工人協(xié)會(即第一國際),與各種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派別和觀點展開原則斗爭。馬克思逝世后,擔負整理和發(fā)表馬克思文稿和繼續(xù)領(lǐng)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重任。1889年,親自參加第二國際的建立,同各種機會主義進行堅決的斗爭。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著作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恩惠】給予或受到的好處。
【恩怨】恩惠和怨恨。
【恩澤】比喻承受恩德,像草木得到雨露。舊時用以稱皇帝或官吏給予臣民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