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出猛水。一派東流,九曲濁連底。下流不通無處止。澄凈清清,照見神光體。金木因,為妙旨。龍虎相交,何假同元義。只恐眾生難省會。再舉陰陽,切切生慚愧。
玉堂義方訓(xùn)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門翁季自師友,盡出學(xué)問之根源。
彼援遺書誡敦嚴(yán),暨昶以義名沉渾。
爭如此作旨哉味,足使聞?wù)咄贫稹?/p>
雖然丙善友之義,仕教之忠古皆爾。
讀其詩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書紳我亦且服膺,過庭夫豈弗由禮。
觸屏教謅勢利徒,得不為之望風(fēng)愧。
此君之清閟,昌黎所憩,
何啻得其細。三鳳之呈瑞,
非實不餌,亦姑即其意。
予陋且蔽,嘗竅嘆喟,
謂必見其夫與境契,而后可以處絕塵之地。
歸而對,出而棄,
十寒而一暴,久暌而暫慰,
則亦何足以得二者之味。詩乎竹乎,
予將求其所以無愧。
三腳驢子弄蹄行,金毛師子大哮吼。
五峰峭峻摩蒼穹,千古萬古楊家愧。
天門有靈泉,埃塵未嘗至。
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輝庇。
惟抱夷齊心,飲之可無愧。
忠以盡諸己,其中不容偽。
一毫茍自欺,在我先有愧。
園菓已熟實未墜,野卉已老葉未瘁。
菊叢是時方發(fā)榮,潭上籬邊俱有為。
一從潭島輔長年,一自籬根圖暫醉。
今將移近省中蘭,壅培早與陶潛異。
黃土肥濃沃井泉,朱欄屈曲侵階地。
勁風(fēng)不到何動搖,清露能沾誰著意。
看看重九各登高,金蕊滿頭無所忌。
及此頻邀同舍歡,向來莫羨鍾繇賜。
我家蓬藋不足云,強對嘉章顏起愧。
鳥聲落檐間,竹色在戶外。
解屨置幾前,放杖當(dāng)椅背。
默然仰棟時,往與古初會。
有時遺坐客,十問不一對。
尚因呼乃覺,笑自謝頑昧。
知非慕籧子,事去等蜩蛻。
一生所未免,飲食與眠睡。
所以更頹然,可樂本非內(nèi)。
有心欲何用,橋起則形累。
賴客同門生,曠蕩乃不愧。
前宵剪月亭邊,曲奏高山流水。
雖云獅子筋弦,品弄必資妙指,
不落宮商人聳耳。嘉州大像增百倍精神,
荊溪老龍?zhí)硎只钜?。正音將謂絕無聞,
誰料鄭聲亂雅中,有此清彈爾。
慚愧慚愧。
緱氏古城里,好道王道濟。
作詩有古風(fēng),讀書知古意。
朝來遺仆夫,遺我古石器。
結(jié)從天地初,生自一拳際。
工倕創(chuàng)規(guī)摹,般輸施剞劂。
淪茗北窗下,坐有羲皇思。
嗟予性迂鄙,齟齬居今世。
忝官污臺省,曾無益時智。
退藏又濡滯,尚不離朝市。
闕地避煩暑,頗與營窟類。
誠非古人比,拜賜得無愧。
師在乾淳,名塞穹壤。
據(jù)妙喜室,鞭撻龍象。
諸子迭出,如鳳如麟。
如雷破蟄,何草不春。
余不肖孫,亦忝備位。
蕪辭匪瀆,惟以識愧。
小疾載臥輿,獨飲亦薄醉。
朝離戰(zhàn)平館,午過白塔市。
清寒正宜嬾,搖兀更益睡。
所嗟下程早,不得究此味。
忽憶從軍時,雪夜馳鐵騎。
壯心誰復(fù)識,撫事有余愧。
塞口連濁河,轅門對山寺。寧知鞍馬上,獨有登臨事。
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飄飄方寓目,想像見深意。
高興殊未平,涼風(fēng)颯然至。拔城陣云合,轉(zhuǎn)旆胡星墜。
大將何英靈,官軍動天地。君懷生羽翼,本欲附騏驥。
款段苦不前,青冥信難致。一歌陽春后,三嘆終自愧。
紛紛姚魏家,顏色競嫵媚。
人方眩春華,樂皇出古意。
素花飾鼎實。縞袂立蒼翠。
猶如喧啾中,孤鳳忽呈端。
巋然山林尊,坐使從芳愧。
真靈無功,功超造化。
真圣無相,相包虛空。
從權(quán)攝化,正按旁提。
風(fēng)行草偃,玉轉(zhuǎn)珠回。
使人人向這裹飽食味法味,慚愧。
二儀初創(chuàng)象,三才乃分位。非惟樹司牧,固亦垂文字。
綿代更膺期,芳圖無輟記。炎漢承君道,英謨纂神器。
潛龍既可躍,逵兔奚難致。前史殫妙詞,后昆沉雅思。
書言揚盛跡,補闕興洪志。川谷猶舊途,郡國開新意。
梅山未覺朽,谷水誰云異。車服隨名表,文物因時置。
鳳戟翼康衢,鑾輿總?cè)徂\。清濁必能澄,洪纖幸無棄。
觀儀不失序,遵禮方由事。政宣竹律和,時平玉條備。
文囿雕奇彩,藝門蘊深致。云飛星共流,風(fēng)揚月兼至。
類禋遵令典,壇壝資良地。五勝竟無違,百司誠有庇。
粵予承暇景,談叢引泉秘。討論窮義府,看核披經(jīng)笥。
大辨良難仰,小學(xué)終先匱。聞道諒知榮,含毫孰忘愧。
吾侄千里駒,一噴綠沙外。
韜鈐本書史,方略挾經(jīng)緯。
小出附眾策,坐使勍敵潰。
持弧褦襶子,雨汗亦良愧。
摩胸告,展腳示。
有來由,沒巴鼻。
佛滅二千年,比丘少慚愧。
曹源一滴水,散作人間瑞。
茫茫宇宙中,幾個知慚愧。
蓬戶橫開岑寂,寒窗側(cè)映清暉。竹風(fēng)偷入五香幃。還有好音相惠。須信毫芒可入,明珠胎里忘機。宵征夜宴是和非。月府仙人無愧。
漢字愧的釋義
愧〈動〉
(形聲。從心,鬼聲。本義:慚愧)
同本義。同“媿” [ashamed]
小則如愧。――《禮記·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詩·大雅·抑》
不愧于人。――《詩·小雅·何人斯》
雖顏慚未知心愧。――《魏書·列女傳》
縱上不殺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記·張耳陳余列傳》
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流汗。――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周容《芋老人傳》
下恐愧吾師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茲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兼愧貴家子。――《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愧心(
愧(媿)kuì羞慚,心里覺得對不起:~對。羞~。慚~。問心無~。聞言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