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學業(yè)自無雙,當代聞人共嘆降。
文采羨君高楚夢,詩聲笑我類吳江。
槐花過雨金堆砌,山色經(jīng)秋碧滿窗。
一幅珠璣照塵眼,龍文端信筆能扛。
旋開白酒買蓮房,滿瀉桐膏炤玉缸。
月女冷窺青斗帳,風神輕撼碧紗窗。
公疑我是今皇甫,我恐公為昔老龐。
醉后唾珠粘紙面,笑將筆力與人扛。
快閣呼舟渡碧江,舉篙驚滟白鷗雙。
謾云擇勝心如渴,不待窮幽意已降。
試遣折梅巡野圃,少須酌茗坐僧窗。
欲將韻語題今日,筆力輸君九鼎扛。
遙知相憶處,相憶對秋江。
涉有波濤闊,飛無羽翼雙。
端居君故里,薄宦我他鄉(xiāng)。
交臂經(jīng)時失,憂心曷日降。
此稀人跡到,惟聽足音跫。
愿命朋游駕,來吟吏隱窗。
倦談須擲麈,劇飲定空缸。
論契何如重,千鈞不可扛。
半世蟬嘶坐北窗,耄年依舊守殘缸。
買書安得黃金百,覓句如求白璧雙。
老氣尚思吞夢澤,壯游曾是釣巴江。
寒生事業(yè)秋毫盡,筆力終慚鼎可扛。
汝是家珍寶,虹光貫夜窗。
友生墊巾慕,才子樹旗降。
顏氏應(yīng)難兩,黃香未易雙。
向來有椽筆,老去付誰扛。
囊封癸酉罄愚蠢,第一親征次守江。
啼得血流無用處,自憐弱步要豐扛。
漢字扛的釋義
扛 gang
用兩手舉重物 [lift with both hands]
扛,橫關(guān)對舉也。――《說文》。字亦作掆.
兩人對舉為扛。――《后漢書·費長房傳》注
翹關(guān)扛鼎。――左思《吳都賦》
扛,舉也。――《廣雅》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扛鼎(舉鼎);扛舁(舉抬)
兩人或兩人以上共抬一物 [(of two or more people) carry together]。如:四個兵把他扛到驢背上;扛幫(聚合眾人結(jié)成幫派);扛哄(合伙哄騙)
磕;碰 [impact]。如:吃倒好吃,只怕有些扛牙;扛了扛團長的肩膀
阻攔 [block]。如:八戒扛住行者說…
橫架 [bar]
這時城門已經(jīng)上
扛gāng
⒈使用兩手舉起東西:力能~鼎。
⒉〈方〉抬(東西)。"扛"另見káng。
────────────────—
扛káng
⒈用肩承擔:~槍?!洝!睿ㄅf時指做長工)。
⒉見g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