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望雞鳴勢入云,下循仄徑棘紛紛。
不辭涉險觀遺碣,重是歐陽太史文。
鑪銷香篆藹馀芬,宴坐氍毹日易曛。
虎圈微涼生夕籟,鶴天新霽見歸云。
通中夢穩(wěn)春寒保肅唱聲沉夜漏分。
誤濯塵纓成底事,嚴阿千古有移文。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蠟封泥印了不勤,索居十載常念群。
戀鄉(xiāng)寧飲建溪水,懷友忽夢龜山云。
閒中意度不沾俗,老去詞華全付君。
阿戎來歸得新語,戲筆報謝非夸文。
隴首多逢采桑女,荊釵蓬鬢短青裙。
齋鐘斷寺雞鳴午,吟杖穿山犬吠云。
避石牛從斜路轉(zhuǎn),作陂水自半溪分。
農(nóng)家說縣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
山林幸自絕塵氛,舊事誰嗟散幅裙。
方外老交心似水,坐中高論氣騰云。
杯盤引興真相率,鐘鼓催晨醉不聞。
但愿長留風(fēng)月主,從今徑造免移文。
阿嬌初失漢皇恩,舊賜羅衣亦罷熏。欹枕夜悲金屋雨,
卷簾朝泣玉樓云。宮前葉落鴛鴦瓦,架上塵生翡翠裙。
龍騎不巡時漸久,長門長掩綠苔文。
生世事憂喜,擾擾合與分。
合即海上鷗,分乃風(fēng)中云。
分合懸有定,誰能預(yù)戚忻。
心空等行腳,得酒且策勛。
念昔求見子,相看每相群。
夤緣再值遇,天南話鄉(xiāng)枌。
朝聲并屋喧,夜飲竟面醺。
我遇不易振,但知祖皇墳。
君言時作我,神機謝耡耘。
如何日蹙唧,蹙唧向我云。
自來越上吟,五別西山芹。
緬然動中懷,羈心為之焚。
辭殫起后慮,徃勇稽前聞。
歸思溢浩浩,江流泛沄沄。
君鞭先我著,我其敢后君。
蜀遠誰肯顧,萬里乘華勛。
國恩自丘山,彼此當(dāng)勤勤。
況復(fù)坐紅日,椒桂來奇芬。
人生行樂爾,妙寄窮天垠。
卻寫分外慮,太空鼓蠅蚊。
君行不作癡,我將理吾軍。
漸營卓錐地,遺書收放紛。
故家通社臘,與子同朝曛。
斯言不自領(lǐng),請移北山文。
對策婉而切,奏疏忠且純。
風(fēng)行水自波,至哉天下文。
帝王而下幾興亡,銷盡繁華作戰(zhàn)常
惟有東家詩禮在,子孫萬古讀書堂。
六經(jīng)不幸火于秦,日月曾何礙片云。
用舍從來關(guān)治亂,皇天本不喪斯文。
擇友如淘金,沙盡不得寶。結(jié)交如乾銀,產(chǎn)竭不成道。
我生四十年,相識苦草草。多為勢利朋,少有歲寒操。
通財能幾何,聞善寧相告。茫然同夜行,中路自不保。
??止荃U情,參差忽終老。今來既見君,青天無片云。
語直瑟弦急,行高山桂芬。約我為交友,不覺心醺醺。
見義必許死,臨危當(dāng)指囷。無令后世士,重廣孝標(biāo)文。
老去光陰不問春,只思麋鹿與為群。
每求書附風(fēng)前雁,便想山深日暮云。
鉛槧塵勞應(yīng)念我,詩章棋局久思君。
新茶仍副清新句,碌碌粗官愧少文。
京邑嘆離群,江樓喜遇君。開筵當(dāng)九日,泛菊外浮云。
朗詠山川霽,酣歌物色新。君看酒中意,未肯喪斯文。
烈士蹈東海,公仍歸白云。
龍藏誰顧蛻,鶴去不隨群。
道貌青難寫,香風(fēng)遠自聞。
人間塵垢子,羞讀徑山文。
萬山回合羽林軍,山外旌旗望不分。
欲識圣人行在所,五云隨處結(jié)龍文。
山多猿鳥群,永日絕囂氛。
一澗水流出,幾房僧共聞。
拄筇黏落趺,拂石動寒云。
誰昔來營此,尋碑看記文。
鼎食之珍,義比美芹,
致者何人,姓名之已湮。
天筆之存,龍跡紛緼,
暗于風(fēng)塵,拱護之有神。
字取其均,揩取其陳,
質(zhì)勝于文,繄風(fēng)俗之淳。
鑄印以新,系姓以親,
昭哉天倫,繄友悌之真。
鳴呼,有典有則,
詒劂子孫,此貼之傳,
奚止乎關(guān)石之與和均。
臣系以詩,式著劂因。
圣制不磨,考于斯文。
步步入山門,門前眾水分。
上潮吞海日,古廟聚寒云。
樹影中流見,秋濤隔嶺聞。
還應(yīng)覓新句,不琢自成文。
書生不知分,奉詔行三軍。
赤手張空弮,幸脫貔虎群。
四海蓮華峰,濂溪漲清芬。
擬求一勺水,浣我三斗塵。
翠瀲明夕霏,晴云蕩朝氛。
重上夫子堂,謦咳如有聞。
池蓮已濯濯,庭草長忻忻。
重惟夫子書,千古披昏囂。
善惡萌於幾,陰陽互而分。
一落俗儒喙,嘵嘵齒穿齦。
流傳豈不廣,世道滋放紛。
書生屢乞骸,歸耕故山云。
原言與同志,相期任斯文。
良辰古難得,歌吹遏行云。
豪意牛心割,清言獺膽分。
予慚四皓老,公勝七賢醺。
苦雨忽三日,垢衣生蘇文。
漢字文的釋義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紋理縱橫交錯形?!拔摹笔菨h字的一個部首。本義:花紋;紋理)
同本義 [figure;veins]
文,錯畫也。象交文。今字作紋。――《說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注:“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韓非子·十過》
織文鳥章,白旆央央。――《詩·小雅·六月》
斑文小魚。――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駕(彩車);文斑(雜色的斑紋);文旆(有文彩的旗幟);文繡(繡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刺花圖案);文織(有
文wén
⒈事物的紋理或形象,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水~。天~。蝮蛇多~。
⒉刺畫花紋:~身。
⒊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字。甲骨~。
⒋掩飾:~飾。~過飾非。
⒌溫和,柔和,不猛烈:~雅?!?火?!U縐。
⒍外表,容態(tài):~質(zhì)彬彬。
⒎華美:~采。
⒏非軍事的,關(guān)于知識分子的:~職?!??!恕D堋芪?。
⒐舊時指禮樂典章制度:虛~。繁~縟節(jié)。
⒑量詞。舊時銅錢一枚稱一文?!匆到疱X:一~不值(毫無價值)。
⒒[文言]舊時寫文章常用的言詞,與"白話"相對。又省稱"文":半~半白。
⒓[文章]
①錯綜華美的色彩或花紋:~章燦爛華麗。
②獨立成篇的有組織的文字,也省稱"文":一篇好~章。作~。論~。散~。小品~。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這件事還大有~章。
⒔[文學(xué)]用文字、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⒕[文物]歷代遺留下來的在文化歷史發(fā)展上有價值的東西。
⒖[文獻]有歷史價值或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⒗[文化]
①通常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之總和。
②考古學(xué)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如仰韶~化。
③指語文、藝術(shù)、教育、科學(xué)等知識和運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文藝]文學(xué)和藝術(shù)。也專指文學(xué)或表演藝術(shù)。
⒙[文明]
①社會發(fā)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tài)。跟"野蠻"相對:物質(zhì)~明。精神~明。中國是人類古代~明發(fā)源地之一。
②舊指二十世紀初期從西方國家傳來的習(xí)俗和事物:~明戲?!鞴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