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生偷得片時間,古寺尋僧借景看。
樓閣倚云山氣濕,轆轤卷水澗聲寒。
地埋吳劍痕猶在,碑刻唐詩字未漫。
寄榻禪房不知曉,起來松日已三竿。
道人泉石畔,餉我欲盤桓。
見爪蒼龍古,顰眉古佛寒。
家風真草草,詩句自珊珊。
今夜東堂夢,云披月萬竿。
秋聲誰種得,蕭瑟在池欄。
葉澀棲蟬穩(wěn),叢疏宿鷺難。
斂煙宜下,颯吹省先寒。
此物生蒼島,令人憶釣竿。
江邊舊業(yè)半雕殘,每軫歸心即萬端。狂折野梅山店暖,
醉吹村笛酒樓寒。只言圣代謀身易,爭奈貧儒得路難。
同病同憂更何事,為君提筆畫漁竿。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我君混區(qū)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窮居懷抱久無懽,猶賴吾兒得少寬。
謹視雞豚供老疾,力營薪炭備春寒。
舊書綴緝編無絕,小甕調(diào)停味不酸。
坐使乃翁無一事,高眠常到日三竿。
朱輪遠守未成歡。薄宦令人意漸闌。
郡閣政清慵按吏,鄉(xiāng)園路近欲休官。
梅花繞檻驚春早,布水當簷覺夏寒。
已是三年不聞問,何如歸去把魚竿。
擾擾紅巾起草間,舊游何地不凋殘。
歸囊薄有桃花米,行路如經(jīng)竹節(jié)灘。
戰(zhàn)馬東來橫殺氣,扁舟北去解憂端。
曲肱便結須臾夢,柳暗黟川把釣竿。
馬上東風生曉寒,長陵高處望長安。
丘墟散落人才盡,岡隴分崩王氣殘。
歲祀幾朝修典制,月游無廟著衣冠。
山河百戰(zhàn)誰能主,卻屬漁翁一釣竿。
家遁蘇門節(jié),清貧粉署官。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難。
窗曉雞譚倦,庭秋蝶夢闌。羨君歸未得,還有釣魚竿。
勁節(jié)難同眾草看,深根更入白云蟠。
園廬種此多余地,為向西南斸數(shù)竿。
人事從來無處定,世涂多故踐言難。
誰如潁水閑居士,十頃西湖一釣竿。
縱棹越溪船。破浪沖濤到碧灣。種就長堤千畝竹,無邊。插玉屯云滿渭川。平日樂歸田。不戀榮華不慕仙。得個容身棲隱處,寬閑。每日江邊理釣竿。
短帽輕盈出晚巒,兒童夾道競來看。
老夫何足驚人眼,為有猿猴把釣竿。
共說淮南王左相,開門下士日忘飡。
入幕許誰延鐵笛,備員尋客奉銅盤。
長絳掣去饑鷹飽,故道歸來老馬寒。
若問東維上書者,五湖今把釣魚竿。
才轉船頭特地寒,初無風色自生湍。
堤橫湖面平分白,水拓天圍分外寬。
一鏡銀濤三萬頃,獨龍玉脊百千蟠。
若為結屋蘆花里,月笠云蘘把釣竿。
封殖要當同種玉,翱翔端復見停鸞。
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
眾水匯山麓,平湖天宇寬。
千家連島嶼,十里帶林巒。
柳長波瀾闊,荷衰風月寒。
吾將乘一棹,誰與辦綸竿。
落帆曾傍蘆花宿,借得先生月一灘。
鷗鳥未忘吾道在,江山肯作故人看。
樹昏斷岸潮聲急,雪洗孤臺石罅寒。
最喜吾宗詩有派,每依蒼石插檣竿。
白鷗定怪盟事寒,杖藜投社不多難。
葦風華雪秋著岸,船月蓬霜夜轉灘。
丘壑身心徒役夢,江湖臭味賦游般。
它時衣外傳來物,喚得回頭倒剎竿。
漢字竿的釋義
竿〈名〉
(形聲。從竹,干聲。本義:竹竿)
同本義。竹子的主干 [bamboo pole]
竿,竹梃也。――《說文》
籊籊竹竿。――《詩·衛(wèi)風·竹竿》
禁藏母拊竿。――《管子》
竿殳之所揘畢。――張衡《西京賦》
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臺。――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立竿見影;揭竿為旗;竿木(古代藝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種技藝動作的長竿);竿殳(竹杖);竿首(竹竿頂端);竿頭(竹竿的頂端)
通“簡”。竹簡 [bamboo script]
不離苞苴竿牘。――《莊子·列御寇》
陽翟田望勤于竿牘……日發(fā)數(shù)十函不倦。――宋·朱彧《萍洲可談》
竿gān竹子的主干,竹棍:竹~子。釣魚~兒。
────────────────—
竿gǎn 1.箭干。
────────────────—
竿gàn 1.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