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手段決裂,剝地破{上絕下方}地折。
說道不立文字,未史橫說豎說。
草庵文字太多,只為老婆心切。
若不作恁麼看,將謂多口饒舌。
眾魔不能壞真說,真說無言光廓徹。
包含萬有不曾生,天地亡鋒并結舌。
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天童為汝開真訣。
驅(qū)釋迦,逐彌勒。
佛病祖病毛病頓清涼,魍魎邪神俱殄滅。
相從唯喜本色人,非我同流誰與別。
拄杖子,非列挈。
公心一字更無說,千古萬古休饒舌。
諸方妙手嗟誰何,舊聞江東卜頭陀。
即今世上稱絕倫,只數(shù)錢塘陳道人。
宣和日試龍焙香,獨以勝韻媚君王。
平生底處虀鹽眼,飽識斕斑翰林碗。
腐儒慣用語燒折,兩耳要聽蒼蠅聲。
苦遭湯餅作魔事,坐睡只教渠喚醒。
豈知公子不論價,千金爭買都堂胯。
心知二叟操鈐鎚,種種幻出真瑰奇。
何當為吾調(diào)云腴,豆飯藜羨與掃除。
個中風味太高徹,問取老師三昧舌。
甘瓜青如藍,紅桃鮮若血。
不忍以后拈,而況用齒齧。
其色已可愛,其味又更絕。
食此無珍言,哀哉口與舌。
春陰春晴往復佳,園花落去逢山花。
城中小駐欲十日,坐覺老眼孤芳華。
中團寺前慣休歇,故向博山尋曲折。
眼中奇處要使傳,倚賴筆端真有舌。
靈江月,中巖月。
交影松蘿,斷猿啼切。
聲色純正真見一邊,騎聲蓋色天然別,
別別,明覺掀眉,
長庚吐舌。
漫郎左氏癖,魯國羲之鬼。
千載遠擅場,同時恰對壘。
有唐九廟隨秋煙,一片中興石不毀。
幾回吹律寒谷春,幾度看碑陳跡新。
遼鶴歸來認城郭,杜鵑聲里含君臣。
折釵黃絹森光怪,舊國山河余氣概。
當年富貴腹劍多,異代風流掾筆在。
書生何負于國哉,元祐之籍何當來?子瞻吃飽惠州飯,涪
翁夜上浯溪臺。
扶藜掃石溪聲咽,不禁技癢還題碣。
清時有味是無能,但漱湘流莫饒舌。
正法眼藏,瞎驢邊滅。
父行子隨,了無途轍。
老禪已是錯針錐,添得應庵亂饒舌。
累石成臺如蟻垤,對此澄江千丈闊。
舂輪旋轉(zhuǎn)疾如飛,隔岸傳聲無間歇。
風標公子鏡中來,為我沙汀凝片雪。
晚晴更是斜陽好,樹外殘霞紅一抹。
平生任運息機心,麋鹿可馴禽可狎。
生憎智巧犯人為,激水翻車真太黠。
君不見海上之鷗胡不下,當時妄念差一發(fā)。
又不見漢陰抱甕用力多,區(qū)區(qū)反笑桔槔拙。
我今與物既大同,積劫情塵俱泯絕。
天機密契有誰知,強立臺名太饒舌。
砉碎明月珠,始為家寶。
颺下鈯斧子,方是住山。
古策風高,天寬地闊。
別別,別峰妙轉(zhuǎn)風雷舌。
搭一只手,揮三尺鐵。
天下衲僧,望風膽裂。
豈料豐干院里撞著個匾頭魔孽,盡把家私俱漏洩。
卻向玉融側童峰前,對人點胸,
背地吐舌。
石闌護苔枝,相對黃昏月。
問答本無言,翠禽強饒舌。
真宰倒持生殺柄,閑物命長人短命。
松枝上鶴蓍下龜,千年不死仍無玻
人生不得似龜鶴,少去老來同旦暝。
何異花開旦暝間,未落仍遭風雨橫。
草得經(jīng)年菜連月,唯花不與多時節(jié)。
一年三百六十日,花能幾日供攀折。
桃李無言難自訴,黃鶯解語憑君說。
鶯雖為說不分明,葉底枝頭謾饒舌。
一字不著畫,八字沒兩丿。
文彩甚分明,何待重饒舌。
道大德備之詞,先師之真。
此處無金二兩,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談,贊師之禪。
削圓方竹杖,鞔卻此茸氈。
無可諭,無可說,
正是守著擊驢橛。那堪更言七坐道場三奉詔旨,
大似鄭州出曹門,且喜沒交涉。
降此之外,畢竟如何。
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寄語諸方,不要饒舌。
肉食養(yǎng)老人,古雖有是說,修身以待終,何至陷饕餮。
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潔,豈役七尺軀,事此膚寸舌。
具足圓通性,一念本昭徹。
佛我與信心,是三無差別。
凡人未見圣,如渴以河說。
佛身忽現(xiàn)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開遮,見根匪優(yōu)劣。
念中有大士,珠瓔百寶結。
補陀洛伽相,在在猶揭人。
是名為正觀,倒想作奇絕。
稽首圓通尊,茲念無起滅。
非相亦非念,不盈復不闕。
唯然觀自在,無眼耳鼻舌。
梅開的皪花,徑糝模糊雪。
裝點早春容,慶賀新年節(jié)。
少室家風,全機漏泄。
堪笑神光不識瞥,白反一枝臂折。
有屈難伸說,無端拄杖重饒舌。
人生一笑良難,問此是同是別。
青山相對無言,溪聲出廣長舌。
漢字舌的釋義
舌〈名〉
(會意。從干,從口。本義:舌頭)
同本義 [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干,從口,會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說文》
兌為口舌。――《易·說卦》
心在竅為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指理屈詞窮);舌撟不下(翹起舌頭。形容驚訝或害怕的樣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說話);舌敞唇穿(舌爛辰破,舌爛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說話過多,舌頭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費盡口舌、反復申說、勸道。也作舌敝唇焦)
代指言語 [l
舌shé
⒈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fā)音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頭。
⒉鈴、鐸等內(nèi)部的錘。
⒊像舌的東西:帽~。火~。
⒋[舌戰(zhàn)]〈喻〉論辯激烈:~戰(zhàn)群儒。
⒌[舌耕]舊指以教書謀生。
⒍[舌鋒]轉(zhuǎn)化為尖銳流利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