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查詩詞
繅藉知良玉,虀鹽是大儒。
單傳合上相,小卻但尚書。
蠹簡同歸處,遺簪任翳如。
西風好溪雨,漲淚濕涂芻。
古史無完傳,清風獨可模。
從誰問出處,舉世在泥涂。
氣直於時忤,身榮與道俱。
士林為重惜,揮淚奠生芻。
漢字芻的釋義
芻〈動〉
(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義:割草)
同本義 [mow]
芻,刈草也。像包束草之形。--《說文》。按,像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
七曰芻粖之式。--《周禮·太宰》
淫芻蕘者。--《左傳·昭公十三年》
禁芻牧採樵。--《左傳·昭公六年》
芻莝養(yǎng)馬。--《越絕書·外傳本事》
又如:芻牧(割草放牧)
用草喂牲口 [feed]
芻之三月。--《周禮·地官·充人》
又如:芻養(yǎng)(飼養(yǎng))
芻 〈名〉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芻叔。--《莊子·列禦寇》
饋之芻米。--《左傳·僖公二十九年》
民爭負
芻 chu
1喂牲畜用的草:~秣。
2割草。
【芻議】謙辭。指自己粗淺的意見、議論。
────────────────—
芻(芻)chu
⒈割草:~牧田中。
⒉牲畜吃的草。
⒊[芻議]稱自己的意見或議論很粗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