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雨不愆期,由來自若時(shí)。爾無言郡政,吾豈欲天欺。
常念涓塵益,惟歡草樹滋。課成非所擬,人望在東菑。
既多九穗穀,復(fù)有三秀芝。
芝以保萬壽,穀以慶東菑。
聞道團(tuán)營(yíng)將,前茅未進(jìn)師。
居民坐涂炭,揮淚望旌旗。
柳色烽煙外,鳩聲谷雨時(shí)。
移家若飄梗,誰暇念東菑?!?/p>
蒔藥穿林復(fù)在巘,濃香秀色深能淺。云氣垂來浥露偏,
松陰占處知春晚。拂曙殘鶯百囀催,縈泉帶石幾花開。
不隨飛鳥緣枝去,如笑幽人出谷來。對(duì)之不覺忘疏懶,
廢卷荷鋤嫌日短。豈無萱草樹階墀,惜爾幽芳世所遺。
但使芝蘭出蕭艾,不辭手足皆胼胝。寧學(xué)陶潛空嗜酒,
頹齡舍此事東菑。
輕陰散暑無虛日,小雨?duì)砍蠲科瑫r(shí)。
祇為云霓常斗戰(zhàn),坐令天地有乖離。
低飛石燕應(yīng)旋落,數(shù)叫斑鳩亦自疑。
禾黍?qū)⑶铼q未種,百年生計(jì)在東菑。
方寸良疇人共有,能耕能斂幾人知。
坦平非有山河蜀,存養(yǎng)何殊雨露滋。
盍剖藩籬忘彼我,卻明畦畛別公私。
盡多陰{隙日小換馬}於中種,播獲當(dāng)為百世菑。
漢字菑的釋義
菑
(形聲。從艸,甾聲?;牡?,故從艸。本義: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同本義 [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菑,不耕田也。――《說文》。按,古文從田,巛聲,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不菑畬。――《易·無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爾雅》
耕獲菑畬,時(shí)時(shí)利賴其用。――明·徐光啟《甘薯疏序》
又如:菑畬(開墾一年和三年的地);菑畝(初耕的田地)
直立而枯死的樹木 [withered trees]
其菑其翳。――《詩·大雅·皇矣》
周公之狀,身如斷菑。――《荀子
菑zī
⒈開荒,除草。
⒉開墾已一年的田地。
⒊〈古〉通"災(zāi)"。
────────────────—
菑zì 1.直立未倒的枯木。 2.圍墻。 3.通"倳"。樹立;插入。 4.剖析。參見"菑栗"。
────────────────—
菑zāi 1.災(zāi)害;災(zāi)難。 2.危害;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