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玉幾時(shí),分贓不合火。
今日驀相逢,信然眾恁麼。
不恁麼,睦州擔(dān)板,
云門腳跛。
始我種三榆,近在亭之左。
西日待隱蔽,陰成客能坐。
七年長漸高,密葉已交鎖。
生錢聞可食,貧者當(dāng)果蓏。
其一忽憔悴,嚙腹緣蟻蜾。
持斧欲伐之,材未中船舵。
藤蔓方附麗,不伐亦自可。
古人無棄物,守圃常用跛。
足所以司履,所履必正道。
邪徑謹(jǐn)勿由,由之為躃跛。
長涂騎驢人,行步何坎軻。
豈惟驅(qū)不進(jìn),趷蹶屢欲墮。
經(jīng)過顧語之,自行何不可。
策此且乘危,安得足尚裹。
其人指足言,畜疾則如我。
君知行者蹇,不知蹇者。
吾為笑絕纓,請(qǐng)以小喻大。
齊桓中主才,仲父膺衽左。
劉禪呆孺子,諸葛延王火。
茍能馭騏驥,千里致安坐。
君跛無奈何,奈何跛乘跛?
漢字跛的釋義
跛
(形聲。從足,皮聲。本義:瘸,腿或腳有毛?。┩玖x [walk lamely]
跛,行不正也。――《說文》
立毋跛。――《禮記·典禮上》
眇能視,跛能履。――《易·履卦》
此獨(dú)以跛之故。――《淮南子·人間訓(xùn)》
又如:跛足(腳殘廢有病。同跛腳、瘸腿);跛蹇(一腳殘廢);跛蹩(跛行);跛蹶(失足跌倒)
跛
瘸腿的人 [lame person]
盲跛不能講,死亡在遲速。――梅堯臣《田家語》
又如:眇跛(瞎子與瘸子)
跛 bǒ腿或腳有毛病,走起來身體不平衡:~腳。
【跛鱉千里】《淮南子·說林訓(xùn)》:意思是跛腳的鱉也能行走千里。比喻只要不懈地努力,即使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
跛bì 1.站立時(shí)重心偏于某一足上。古時(shí)認(rèn)為是一種不恭敬的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