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潑火雨,苦作清明寒。
梨花猶半綻,塘水已迷漫。
愁看日更永,冷漏夜未闌。
酒沫起玉盞,燭淚生銅盤。
春衣向來脫,帶眼斗覺寬。
試問彼俠少,何處跨金鞍。
相人何似相山難,慚媿渠儂眼不寒。
木末涼風(fēng)無半點(diǎn),如何又欲跨歸鞍。
太華高標(biāo)峻,青陽淑氣盤。屬辭傾渤澥,稱價(jià)掩瑯?/p>
楊葉頻推中,蕓香早拜官。后來慚轍跡,先達(dá)仰門闌。
佐劇勞黃綬,提綱疾素餐。風(fēng)生趨府步,筆偃觸邪冠。
骨鯁知難屈,鋒芒豈易干。佇將調(diào)玉鉉,翻自落金丸。
異議那容直,專權(quán)本畏彈。寸心寧有負(fù),三黜竟無端。
適喜鴻私降,旋驚羽檄攢。國憐朝市易,人怨虎狼殘。
天地龍初見,風(fēng)塵虜未殫。隨川歸少海,就日背長安。
副相榮分寄,輸忠義不刊。擊胡馳汗馬,遷蜀扈鳴鑾。
月罷名卿署,星懸上將壇。三軍搖旆出,百越畫圖觀。
茅茹能相引,泥沙肯再蟠。兼榮知任重,交辟許才難。
勁直隨臺柏,芳香動省蘭。璧從全趙去,鵬自北溟摶。
星象銜新寵,風(fēng)霜帶舊寒。是非生倚伏,榮辱系悲歡。
疇昔偏殊眄,屯蒙獨(dú)永嘆。不才成擁腫,失計(jì)似邯鄲。
江國傷移律,家山憶考槃。一為鷗鳥誤,三見露華團(tuán)。
回首青云里,應(yīng)憐濁水瀾。愧將生事托,羞向鬢毛看。
知己傷愆素,他人自好丹。鄉(xiāng)春連楚越,旅宿寄風(fēng)湍。
世路東流水,滄江一釣竿。松聲伯禹穴,草色子陵灘。
度嶺情何遽,臨流興未闌。梅花分路遠(yuǎn),揚(yáng)子上潮寬。
夢想懷依倚,煙波限渺漫。且愁無去雁,寧冀少回鸞。
極浦春帆迥,空郊晚騎單。獨(dú)憐南渡月,今夕送歸鞍。
遇事無心心自放,如今心事放尤難。
酒開愁緒湯澆雪,書潤枯腸火養(yǎng)丹。
欹枕啼鴉分曉色,把杯歸雁破春寒。
君來訪我連朝雨,三日新晴理去鞍。
鐵鎖沉淵誰敢干,塔中古佛澹無言。
歲窮故里何時(shí)到,舟泊危亭盡日閑。
博士虀鹽稀把酒,腐儒冰葛慣沖寒。
籃輿未怯浮梁險(xiǎn),興發(fā)猶能走馬鞍。
自別蕭郎錦帳寒。鳳樓日日望平安。杏花枝上露才乾。眉皺但嫌鈿翠墮,臂銷惟覺釧金寬。薄情楊柳殢征鞍。
故國王孫佩碧蘭,春去涼月倚朱闌。
玉簫曲趁鶯聲轉(zhuǎn),金鼎香隨蝶夢殘。
碧沚波清堪把釣,黃塵風(fēng)急倦彈冠。
外家文采惟君在,笑我冰髭跨曉鞍。
淋漓牛酒起檣干,健櫓飛如插羽翰。
破浪乘風(fēng)千里快,開頭擊鼓萬人看。
鵲聲不斷朝陽出,旗腳微舒宿雨乾。
堪笑塵埃洛陽客,素衣如墨據(jù)征鞍。
浴罷臨泉一整冠,令人搔首憶長安。
御湯搖蕩雙龍影,疑是胡兒簇馬鞍。
從來年少怯春寒,老大那堪行路難。
已去郵亭重下馬,少須朝日暖征鞍。
紀(jì)節(jié)符陽序,承恩出上蘭,
廚均堯脯膳,優(yōu)集漢觴歡。
紫菊吹花酎,丹萸辟惡丸。
秋光浮翠帟,雜蘤珥華冠。
宮樹遙分柞,林苕且辨蘭。
神池翻瑞鵠,帝竹隱歌鸞。
煙闕云中見,嚴(yán)城斗外看。
欲知人意悅。霏霧滿歸鞍。
南斗東偏第一山,白頭初得扣禪關(guān)。
祖衣半似云來薄,金鑰才開霧作團(tuán)。
一缽可能盈尺許,千年有底萬人看。
今宵雪乳分龍焙,明日黃泥又馬鞍。
公事無多白日閒,笑談風(fēng)月傲方千。
馬鞍雖少難供賦,突兀南山翠撲鞍。
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
天子預(yù)開麟閣待,只今誰數(shù)貳師功。
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傍臨月窟寒。
蒲海曉霜凝馬尾,蔥山夜雪撲旌竿。
鳴笳疊鼓擁回軍,破國平蕃昔未聞。
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云。
日落轅門鼓角鳴,千群面縛出蕃城。
洗兵魚海云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
蕃軍遙見漢家營,滿谷連山遍哭聲。
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濕未干,胡煙白草日光寒。
昨夜將軍連曉戰(zhàn),蕃軍只見馬空鞍。
梳行訛雜馬行殘,藥市蕭騷土市寒。
惆悵軟紅佳麗地,黃沙如雨撲征鞍!
幾度歸程入夢間,秋鴻社燕兩為難。
西湖半夜風(fēng)雨急,交泗一床心膽寒。
落第我為中酒味,圜橋子亟洗儒酸。
臂弓秣馬長淮去,莫笑狂夫老據(jù)鞍。
有客傳歸信,愁懷得暫寬。
兒童占鵲喜,鄰里借書看。
離蜀秋方半,浮湘歲欲闌。
柴門頻灑掃,夢想見征鞍。
梅花濕露未全乾,青女橫陳故作難。
卯醉醉如申醉醉,晚寒寒似曉寒寒。
園林雪后清孤甚,京洛塵中子細(xì)看。
自是豐神無與比,肯同桃李戀雕鞍。
乘興初非約,相過不作難。
酒寬隨量飲,花好盡情看。
春已無多子,人誰有此歡。
明朝各行身,塵土上征鞍。
一夜霜風(fēng)動地寒,塞垣火未報(bào)平安。
嫦娥亦帶傷心色,為照征人尚抱鞍。
漢字鞍的釋義
鞍
(形聲。從革,安聲。本義:馬鞍) 同本義,放在騾馬等背上供人騎坐或載物的器具。
鞌,鞁具也。――《說文》
令皆下馬解鞍。――《漢書·李廣傳》
投鞌高如城者數(shù)所。――《漢書·韓安國傳》
漢王下馬踞鞍而問。――《史記·留侯世家》。
又如:鞍橋(指馬鞍。因馬鞍的形狀像橋而得名);鞍轡(騎馬的用具。鞍為坐具,轡為控馬的韁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