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門有相未多年,德行雙全亞子騫。
匪晚南歸施有政,也應(yīng)示辱用蒲鞭。
楓落吳江冷,曾聞五字傳。
懸知鷙累百,何待己能千。
清氣溪山宅,閒情月露篇。
六經(jīng)須鼓吹,吾子盍先鞭。
弱柳毿毿湖上天,天青湖碧此留連。
東方千騎浮云駿,折得春枝便作鞭。
籍甚聲名著日邊,英辭健筆許誰先。
置之華省星曹上,付以赤墀香案前。
好向從班光玉筍,竚膺蜜炬照金蓮。
此行何啻登仙去,愿拜車塵為執(zhí)鞭。
一日思郡一度年,家山好在落霞邊。
飛鴻日去情何限,黃耳書來病已痊。
欹枕池塘春草夢,閉門風雨落梅天。
南坡政恐春留住,過我何時果著鞭。
只道成都路八千,誰知從此便西川。
行人一見成深省,大道多歧穩(wěn)著鞭。
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
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
應(yīng)是前生有宿冤,不期今世惡因緣。蛾眉欲碎巨靈掌,
雞肋難勝子路拳。只擬嚇人傳鐵券,未應(yīng)教我踏青蓮。
曲江昨日君相遇,當下遭他數(shù)十鞭。
簿書終日困拘攣,每到凌歊意豁然。
千里日光斜照水,一川草色遠連天。
青山頂上玄暉宅,采石江頭太白船。
俱在目中渾可樂,何妨?xí)r復(fù)一揚鞭。
信腳東游十二年,甘泉香稻憶歸田。
行逢蜀井恍如夢,試煮山茶意自便。
短綆不收容盥濯,紅泥仍許置清鮮。
早知鄉(xiāng)味勝為客,游宦何須更著鞭。
露檻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當游仙。
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閑花照獨眠。
結(jié)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人中年。
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
離別長千里,相逢數(shù)十年。此心應(yīng)不變,他事已徒然。
惆悵春光里,蹉跎柳色前。逢時當自取,看爾欲先鞭。
曉踏高坡日始懸,清泉未見口生煙。
飛鳧欲到二千里,挾策徒勞三十年。
繡帶長川初背眼,云根雙劍遠磨天。
骕骦齒健嘶風去,更敢披頭重著鞭。
明主虛懷相受言,苛留不住去翩然。
久無疏傅還鄉(xiāng)事,始覺甘槃遁野賢。
真?zhèn)€浮云輕富貴,元來平地有神仙。
兩翁到老相追逐,君駕青牛我執(zhí)鞭。
俯仰之間又一年,即看科詔下天邊。
功名萬一來相逼,試向榮途小著鞭。
瑞丱叢中懶欲眠,徐行處處迥翛然。
披毛戴角人雖識,為報芒童不用鞭。
都人離恨滿歌筵。清唱倚危弦。星屏別後千里,更見是何年。驄騎穩(wěn),繡衣鮮。欲朝天。北人歡笑,南國悲涼,迎送金鞭。
征行過孤壘,寂寞已千年。
馬病霜菅瘦,狐鳴古冢穿。
煙塵身欲老,金石志方堅。
零落英雄盡,何人共著鞭?
故國清平久有年,白頭猶自戀生緣。
牧童卻解忘功業(yè),懶放牛兒不把鞭。
都人離恨滿歌筵,
清唱倚巍躋。
星屏別后千里,
更見是何年。
□綺穩(wěn),繡衣鮮,欲朝天。
北人歡笑,南國悲涼,
迎送金鞭。
漢字鞭的釋義
鞭
(形聲。從革,便聲。本義:皮制的馬鞭)
同本義 [leather-thonged whip] 泛指鞭子
鞭,驅(qū)也。――《說文》
其左執(zhí)鞭弭。――《國語·晉語》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左傳·宣公十五年》
北市買長鞭。――《樂府詩集·木蘭詩》
駿馬不勞鞭。――唐·李白《贈友人》
又如:鞭影(馬鞭的影子。后以比喻警戒策勉);鞭鐙(馬鞭與馬鐙);鞭弭(馬鞭和弓)
竹根 [root of bamboo]
新鞭暗入庭,初長兩三莖。――張蠙《新竹》
又如:鞭筍(植物名。指竹子的根莖生長于地下);鞭茁(初生的鞭筍)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 [pointer]。如:教鞭
古代一
鞭 biān
①趕牲畜的工具:馬~子。
②古代一種有節(jié)的兵器:鋼~。
③形狀像鞭子的東西:教~。
④成串的小爆竹:小~。
⑤鞭打:~馬。
【鞭策】鞭打;用馬鞭子趕馬。比喻督促使進步:常以先進人物的思想~自己。
【鞭長莫及】原指雖然鞭子長,但不應(yīng)該打到馬肚子上。后來借指力量達不到。
【鞭笞】用鞭子、手杖或板子打。比喻督促、鼓勵。
【鞭辟近里】見【鞭辟入里】。
【鞭辟入里】形容分析切中要害,能透徹說明問題。又作鞭辟近里。
【鞭撻】鞭打。比喻抨擊: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