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為尋幽出,扶筇亦懶拈。
鸛巢依古塔,燕語入虛欄。
筆下詩初就,樽中酒屢添。
此游堪喜膝,上一去掀髯。
預(yù)折楊枝插繞檐,豆糜香軟麥餳甜。
春衣未染新絲織,午篆猶分舊火添。
小雨送花青見萼,輕雷催筍碧抽尖。
不因人遠(yuǎn)傷離別,那得春愁上短髯。
去年話別春風(fēng)前,今年相見菊花邊。
忽然來說三年夢,偶然亦是三生緣。
弟兄金玉吾所敬,肌膚冰雪人可憐。
四海難逢一樽酒,逸群那更有吳髯。
世故迫人無好況,酒杯今日初拈。昆陽城下酹蒼蟾。乾坤悲永夜,笳鼓覺秋嚴(yán)。夢寐玉溪溪上路,竹枝斜出青簾。故人白發(fā)未應(yīng)添。浩歌風(fēng)露下,相望一掀髯。
熊罷佳兆應(yīng)神簽。何必夢中占??慈÷★B犀角,不愁長守齊鹽。今朝滿*,諸般排比,筆墨先拈。休道添丁無用,能教乃祖掀髯。
受脤新梁苑,和羹舊傅巖。援毫動星宿,垂釣取韜鈐。
赫奕三川至,歡呼百姓瞻。綠油貔虎擁,青紙鳳凰銜。
外壘曾無警,中廚亦罷監(jiān)。推誠人自服,去殺令逾嚴(yán)。
赳赳容皆飾,幡幡口盡鉗。為兄憐庾翼,選婿得蕭咸。
郁倔咽喉地,駢臻水陸兼。度橋鳴紺幰,入肆飏云帆。
端月當(dāng)中氣,東風(fēng)應(yīng)遠(yuǎn)占。管弦喧夜景,燈燭掩寒蟾。
酒每傾三雅,書能發(fā)百函。詞人羞布鼓,遠(yuǎn)客獻(xiàn)貂襜。
歌榭白團(tuán)扇,舞筵金縷衫。旌旗遙一簇,舄履近相攙。
花樹當(dāng)朱閣,晴河逼翠簾。衣風(fēng)飄叆叇,燭淚滴巉巖。
玉斝虛頻易,金爐暖更添。映镮窺艷艷,隔袖見纖纖。
謝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應(yīng)憐郡齋老,旦夕鑷霜髯。
山色連墻竹映檐,夤緣西渡復(fù)東崦。
移家僅有三隅灶,貸客曾無一尺縑。
衰向小兒方舐犢,病從中婦賦鳴鶼。
知君恤緯多深念,感激時時奮老髯?!?/p>
芳菲成夢雨廉纖,慰眼嬌紅敢浪嫌。
不但瞿曇當(dāng)發(fā)笑,老夫初看亦掀髯。
朱曦漸永煩暑添,薰風(fēng)當(dāng)晝飄前檐。
庭幽門邃搴帷簾,景物軒豁欣窺覘。
方池綠瑩波文恬,兩傍森森生葦蒹。
新荷未展排青尖,上下交映開鑒奩。
園林果實繁李棎,原野麥秀勝稻稴。
群飛眾走羽毛彡,求陰息影愁烹焰。
江南郁蒸非類痁,時雖早熱人心懨。
忻忻笑語喧閭閻,言此豐歲將飫饜。
正陽用事何太廉,乃使陰沴相陵詹。
正當(dāng)汗浹絺衣粘,凄風(fēng)忽生增纊縑。
淫霖旬日橫流沾,市井郊郭皆渰淹。
林實墜落誰撦挦,麻麥散亂如刪鎌。
斯民愁嗟言成譫,我時憂思坐間檐。
方食不知味苦甜,整齊幾案抽書簽。
發(fā)策一以天人占,少陰乘陽時最嫌。
小人當(dāng)此多欺憸,君子遇之難懷謙。
天道雖遠(yuǎn)誠可瞻,上曰高明下沈潛。
四時中分寒與炎,一氣不可相并兼。
推本事理知悉纖,災(zāi)害所起由漬漸。
豈非奸孽當(dāng)除殲,又非直道傷诐譣。
孰居鼎鼐調(diào)梅鹽,孰任閫闑懷韜吟。
圣皇言動謀於僉,布為利澤濡蒼黔。
將消祲沴頻深砭,感召沖氣安危阽。
嗟嗟直口不可鉗,誰當(dāng)一探龍頷髯。
橋石天臺水谷簾,峰回秀擁更深嚴(yán)。
我來便欲兼忘世,少立清風(fēng)為指髯。
有日猶嫌開牖,無風(fēng)不敢上簾。
報國丹心何似,夢中抵掌掀髯。
式道清行馬,靈輴下陛簾。
云奔同軌集,雨泣兆民瞻。
石闕蒼煙暝,松門白露沾。
載弓隕絕,無計附經(jīng)髯。
參軍過我夷白庵,為言廊廟高巖巖。
故人誰為國柱石,臨川先生危大參。
猥蒙問及且見訝,十載尺書無一緘。
憶昔相從客燕趙,削去崖岸無猜嫌。
辱陪五更佐三老,勸講《六經(jīng)》陳二南。
御史不容丞相忌,司隸側(cè)目宮臣讒。
脫身黨籍走吳楚,托跡丘園求孔聃。
孰令展禽三見黜,自分嵇康七不堪。
平生不解帶刀劍,晚歲強使閑韜鈐。
髀消怕騎將軍馬,面皺羞著從事袒。
折沖師旅非夙習(xí),奔走戎行真可慚。
危言重畏速官謗,微祿不逮供親甘。
慰情屢抱鞶絲女,與國未辦添丁男。
胡為長年在道路,席不暇暖突不黔。
幾回乞身向藩省,未許曝背歸茅檐。
終當(dāng)投核謝寮友,徑去結(jié)屋依山嵐。
鄙夫出處蓋如此,為報先生聊口占。
先生事業(yè)則異是,論道經(jīng)邦民具瞻。
早令四海偃兵甲,盡遣百姓趨農(nóng)蠶。
時和歲豐我所愿,功成身退公當(dāng)諳。
它年若訪赤松子,一笑相逢掀紫髯。
一雙十指玉纖纖,不是風(fēng)流物不拈。鸞鏡巧梳勻翠黛,
畫樓閑望擘掰珠簾。金杯有喜輕輕點,銀鴨無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頹齡正是投閑好,膽薄誰知與拙兼。
棋信天機那論失,酒隨客量不教添。
靜沖小雨看花蕾,時撥蒼苔候筍尖。
幽鳥葉間如有語,比翁難作逸群髯。
漢字髯的釋義
髯
(形聲。從髟,冉聲。髟,長發(fā)下垂的樣子。本義:兩頰上的長須)
同本義;也泛指胡須 [whiskers]
髥,頰須也。從須從冄,會意,冄亦聲。字亦作髥。――《說文》
奮髥抵幾。――《漢書·朱博傳》。注:“頰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清·魏學(xué)洢《核舟記》
又如:髯夫(指臉上多須的人);髯公(指年長多須的人);髯奴(指多須的奴仆);髯佛(稱仁慈多須的人);髯胡(須髯和頜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須的人);髯須(指胡子);髯髯然(髯須動搖的樣子);白發(fā)蒼髯
須多或須長的人 [a person with bushy whiskers]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三國
髯rán
⒈兩腮上的胡子。泛指胡子:虬~。美~。
⒉胡子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