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然平生三只襪,意行跛跛復挈挈。
上懶把椎拂拿卻,過淮來昔伴僧伽。
介壽誠有取,無問人所宜。
君看菊花潭,事見桃源詩。
東坡百世士,敢比流俗知。
相逢勿相失,不醉欲何時。
介胄多年蟣虱生,客窗今夜落邊聲。
螭頭釵子鴛鴦股,獨自挑燈萬里情。
介夫陵陽奇男子,節(jié)義素為人所談。
身長七尺氣萬丈,自謂流落誰能甘。
去將舊學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
明年西歸有光耀,且請為我來山南。
介特無門徒,室亦如垂罄。
隤然類枯株,聊以養(yǎng)衰玻
朝來啟籬戶,落葉滿苔徑。
流光遽如斯,脆質(zhì)安能競。
虛籟起高林,助我發(fā)長詠。
介居僧尚雜,警聽鶴猶聾。
介胄鷹揚出,山林蟻聚空。忽聞飛簡報,曾是坐籌功。
迥夜昏氛滅,危亭眺望雄。茂勛推世上,馀興寄杯中。
喜色煙霞改,歡忻里巷同。幸茲尊俎末,飲至又從公。
介然誰主復誰賓,風月婆娑卻自親。
留得清名傳野史,未妨白眼向時人。
介室于余亦外家,二年朝夕向長沙。
聞君往會臨川葬,我不及前空嘆嗟。
介馬渡龍堆。
涂縈馬屢回。
前訪昌海驛。
雜種宼輪臺。
旌幕卷煙雨。
徒御犯冰埃。
介盧曉牛鳴,冶長諳雀噦。
吾愿天耳通,達此音聲類。
群魚泣妻妾,雞騖呼弟妹。
不獨死可哀,生離亦多嘅。
閩語既嚶咿,吳聽了難會。
寧聞閩人肉,忍作吳人膾。
可憐登陸魚,皦喁向人誶。
人曰魚口喑,魚言人耳背。
何當破網(wǎng)羅,施之以無畏?!?/p>
介庵前后集,熟讀眼生花。
學問祖千古,文章雌百家。
今非公莫繼,況有子堪夸。
換骨蓬萊去,分吾九轉(zhuǎn)沙。
介亭南畔排衙石,剝蘚剜苔覓舊題。
讀罷南豐數(shù)行字,滿山煙雨共凄迷。
介圭成禮下中天,春物雖闌色尚妍。
園吏望塵皆辟戶,肩輿回步即開筵。
波濤凌亂靴旁錦,風雨縱橫撥底弦。
洛邑衣冠陪后乘,尋化載酒愿年年。
介石翁來契所思,騷吟風雅盡追隨。
庾清鮑逸可無酒,島瘦郊寒只有詩。
原不染塵圭竇適,未能忘世璧雍馳。
賦違恰限江天雪,說向梅花心事知。
介介汝溪叟,青衫三址年。
澹如彭澤柳,簾過石門泉。
漫仕曾我意,遺文竟有傳。
浮山讀書處,定跨玉蜍仙。
漢字介的釋義
介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著鎧甲形。中間是人,兩邊的四點象聯(lián)在一起的鎧甲片。本義:鎧甲。一種用來防身的武器)
同本義 [armor]
駟介旁旁。――《詩·鄭風·清人》
舍爾介狄。――《詩·大雅·瞻卬》
其蟲介。――《淮南子·脩務》
急則用介胄之士。――《史記·老莊甲韓列傳》
又如:介士(穿著甲胄的兵士);介卒(甲兵);介胄(鎧甲與頭盔、披甲戴盔);介人(武士,甲士);介馬(披甲的戰(zhàn)馬)
疆界;界限。后作“界” [bound]
介,畫也。――《說文》。按,八者分也。從人者,取人身之左右以見意。
無此疆爾界。――《詩·周頌·思文》。
介jiè
⒈居中,在中間:~于兩地之間。
⒉留存,放在心里:切莫~意。無~于懷。
⒊正直,有骨氣:耿~。
⒋甲,甲殼,鎧甲:鱗~?!x?!校校侯^盔)。
⒌戲曲傳奇腳本里〈表〉情態(tài)動作的用字:笑~。打~。暢飲~。
⒍通"芥"。〈喻〉微?。簾o纖~之禍(纖:細)。
⒎[一介]
①一個。用于人:一~臣。
②謙詞?!幢怼得煨。①v:一~書生。
⒏[介入]參加進去:~入爭論。
⒐[介紹]
①使雙方相識或聯(lián)系。
②推薦,引進。
③使了解或熟悉。
⒑[介詞]用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前面,組合起來,〈表〉方向、對象、處所、時間等的詞,如"自、從、由、以、為了、除非"等。
────────────────—
介jie 1.助詞。與"價"的用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