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發(fā)會稽,乍秋別勾章。
擬杭黑水海,首渡青龍洋。
南條山已斷,北界水何長。
近遠(yuǎn)浪為國,周圍天作疆。
川后偶安恬,天吳亦屏藏。
蕩槳乘月疾,掛席逐風(fēng)揚。
零露拂蟠木,旭日耀扶桑。
我行無休隙,此去何渺茫。
東海蹈仲連,西溟遁伯陽。
輕名冀道勝,重己企時康。
孰謂情可陳,旅念坐自傷。
仲尼作六經(jīng),中遭秦火厄。
畢竟不可磨,尊道而貴德。
仲夏苦郁蒸,既夕熱未解。
浴罷坐柴門,汲井痛掃灑。
覆野天穹穹,垂地星磊磊;明河落無聲,北斗低飲海。
三更缺月升,草木盡光彩。
漁舟在何許?斷續(xù)聞欸乃。
百憂集老境,坐嘆雙鬢改。
誰能擁雕戈,遺虜何足醢!
仲氏氣無前,為文思涌泉。
飄然落筆地,時出疾邪篇。
杶干要經(jīng)雪,驊騮行著鞭。
凄涼悲故客,不及見華顛。
仲春會桃源,青年映霞舉。
道人吹鐵笛,主者捉玉麈。
野航晨不渡,溪漁來何許。
欹坐蟠根陰,匡廬故仙侶。
眾賓各雅興,辭適忘爾汝。
懷哉張李輩,明月在空渚。
復(fù)念東海迂,云林夜來雨。
仲賓筆底招君子,廷玉胸中敬正人。
更著紫陽虛叟句,兩公炯炯見精神。
仲連雖不仕,而非綺與園。
逡巡笑談間,屢解戰(zhàn)斗繁。
子敬識二孫,長揖鼓鼙喧。
意氣感周郎,振策起江村。
二賢繼英風(fēng),千載為高門。
曾孫事仁祖,風(fēng)義夙所敦。
臺閣余故事,父老稱遺言。
白發(fā)識公子,十載友元昆。
婆娑久不試,俯仰色愈溫。
五馬忽嘶鳴,朱輪夾征軒。
旌旄隔河至,部曲幾人存。
銅虎不可留,芻狗行當(dāng)燔。
秋潦決河防,遺黎化驚魂。
憂心念千里,何暇把一樽。
西城叩門別,南風(fēng)吹帽翻。
嗟我限出竭,未敢逾短垣。
新晴水尚壯,想見民驚奔。
安得萬丈堤,止此百里渾。
姑爾救一境,誰當(dāng)理其源。
百聞貴一見,尺書為我論。
仲尼既云歿,余亦浮于海?;枰姸繁兀街獨q星改。
虛舟任所適,垂釣非有待。為問乘槎人,滄洲復(fù)誰在。
仲方主和局忝祖,保蜀功勞不自多。
諸葛大名垂宇宙,北山千古共巍峨。
仲溱字惟秦,侯官人。
性拙直,寡言笑,與人交接,言辭少拂即掩耳而去。
詩苦求工,不愜意不止。
每出其詩示人,以手按紙,手顫口吟,人或誦其詩,口喃
喃與相應(yīng)和,其自喜如此。
平湖一片浸崔嵬,城近黃昏鳥雀哀。
春草自深沽酒市,天花空落講經(jīng)臺。
云埋故壘誰為主,水出青溪更不回。
六代興亡成舊夢,翠華馳道上蒼苔。
仲夏農(nóng)務(wù)急,老壯紛盈疇。
上天無愆沴,登我蠶與麰。
晨興腰鐮出,子婦向田頭。
綠樹繞阡陌,當(dāng)晝豈暇休。
柔絲繅滿盆,新實已可羞。
歸來一歡笑,卒歲期無憂。
為民各有業(yè),處世無異謀。
但愿歲嘗然,囷廩有乾糇。
糟床注濁酒,鄰里日相求。
仲履真吾徒,敏慧出流輩。
比玉無纖瑕,方珠絕微颣。
子心如秋月,皎皎長不昧。
子身如閒云,出處極自在。
相從逾十年,不見時俗態(tài)。
愛子靜而文,喜子和而耐。
語子以玄微,一一能領(lǐng)會。
今子隔重泉,使我增感慨。
酌彼清漳泉,為子供一酹。
魂氣誠有知,歆監(jiān)儼如對。
仲冬巖寒,三界無安。
富者快樂,貧者饑寒。
不識玄旨,錯認(rèn)定盤。
牛頭安尾上,北斗面南看。
仲冬冬至后,春從九地回。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復(fù)向此寺逢。
春來春去無復(fù)見花草,但有東風(fēng)刮地如驚雷。
人生七十能幾時,四度逢春只在斯。
祠官不復(fù)更遞代,直若倉庾氏,
久任無年期。大農(nóng)賦祿隨官品,
豐儉由來皆有分。空盡天年在世間,
饑飽死生皆不問。癃老非才固應(yīng)爾,
豪俊當(dāng)年亦為此。謂非貶謫實累囚,
謂是歸田猶祿仕。憶昔漢唐與本朝,
咸有自新及起廢。如今豈無大眚及溥天,
不在他時灑心例。人生如寓年年老,
歲歲彫零人漸少。莫嫌四見魏唐春,
尚得逢春到華皓。祠官之設(shè)自何時,
聞是元豐宰相之所為。欲擯老成皆不用,
托於優(yōu)假創(chuàng)斯規(guī)。當(dāng)時弊政出一切,
豈謂瘡疣后世遺。專寵持權(quán)事雖巧,
榮華寧得多時好。君不見金陵零落故相家,
一如寂寞韶陽廟。
仲君豈弟多學(xué),王子清修寡言。
病后空驚鶴瘦,時來或作鵬騫。
海角煩君遠(yuǎn)訪,江源與我同來。
剩作數(shù)詩相送,莫教萬里空回。
三人一旦同行,(二子與秦少章同寓高齋,復(fù)同舟北行。
)留下高齋月明。
遙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聲。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國彌年。
空使犀顱玉頰,長懷髯舅凄然。
為予遠(yuǎn)致殷勤,瑞草橋邊老人。
紅帶雅宜華發(fā),白醪光泛新春。
(老人,王慶源也。
)
仲尼齒發(fā)正強時,夜夜神交似故知。
話到子孫郊禘處,幾回對榻共攢眉。
仲冬寒氣盛,玄云停故且。
嘉樹厲清節(jié),孤芳潔素心。
幽幽熒歲落,皎皎隔塵侵。
折寄無來使,山川迥且深。
仲夏*開四葉初。仙姬分秀下云輿。祥光瑞氣共相扶。法性殊無塵事累,靈安那有世情拘。自然遐壽等麻姑。
仲冬方寒荔挺出,仲夏方炎靡草死。
若將朝菌比大椿,相去何啻千萬里。
金芝仙草不可見,長生之草畧相似。
少時曾識青青色,今日得之乃真是。
天工矜憫輕喪生,故出珍苗普相示。
若言神仙可學(xué)致,自是未得養(yǎng)生理。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jié),一樽聊解負(fù)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游。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fēng)流。
漢字仲的釋義
仲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同本義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dāng)。――《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跡》
孰與仲多。――清·黃宗羲《原君
仲zhòng
⒈兄弟排行(伯~叔季)次序:~居第二?!堋?
⒉位居第二的,中間的:~春(春季第二月)?!茫ㄔ谥虚g調(diào)解、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