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艦逃安往,焚巢潰不支。
區(qū)區(qū)一州力,不足辱王師。
具禮崇德,備樂承風(fēng)。魏推幢主,周贈司空。
不行而至,無成有終。神興王業(yè),天歸帝功。
具高與舟,同朝天子。
一發(fā)五豝,二君皆至。
具通方眼放{嗤口換目}盲,爭肯先人一步行。
窮四部洲求遜讓,看來不出老先生。
具區(qū)吞滅三州界,浩浩湯湯納千派。
従來不著萬斛船,一葦漁舟恣奔快。
仙壇古洞不可到,空聽余瀾鳴湃湃。
今朝偶上法華嶺,縱觀始覺人寰隘。
山頭臥碣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壞。
空余白棘網(wǎng)秋蟲,無復(fù)青蓮出幽怪。
(事見本院碑。
)我來徙倚長松下,欲掘茯苓親洗曬。
聞道山中富奇藥,往往靈芝雜葵薤。
詩人空腹待黃精,生事只看長柄械。
(杜子美詩云,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今年大熟期一飽,食葉微蟲真癬疥。
(賈云,今歲有小蟲食葉,不甚為害。
)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鎌錚
安得山泉變春酒,與子一洗尋常債。
具足圓通性,一念本昭徹。
佛我與信心,是三無差別。
凡人未見圣,如渴以河說。
佛身忽現(xiàn)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開遮,見根匪優(yōu)劣。
念中有大士,珠瓔百寶結(jié)。
補陀洛伽相,在在猶揭人。
是名為正觀,倒想作奇絕。
稽首圓通尊,茲念無起滅。
非相亦非念,不盈復(fù)不闕。
唯然觀自在,無眼耳鼻舌。
具體功非遠(yuǎn),全軀恨已消。
安禪須足膝,覓句敢成遙
悔不身齊足,時當(dāng)事半腰。
行人只蒲伏,何處得逍遙。
具區(qū)東南注,結(jié)靈在湖泖。
吳中六七相,階也強哉矯。
弱冠抗高議,遂攖永嘉摽。
三年出理刑,再移秉文考。
以彼簡貴資,著此循良表。
不聞厭摧頹,況乃懷險懆。
四十改司經(jīng),五十進宮保。
屹然砥中朝,癸丑迄丁卯。
主上自神武,元臣實兇狡。
疇避明旨責(zé),奏對聊草草。
疇避蜚語中,模棱亦稍稍。
位祟勢益危,局大心彌校
定策裕景間,秉塞洞沉眇。
西北無寧塞,東南歲云擾。
密勿策遐荒,窾曲一何憭。
遺詔出袖間,四海涕漫浩。
一聞齊張吠,眷焉憶鱸茅。
進則建宏業(yè),退乃洞微兆。
俯仰今昔間,端揆發(fā)深悄。
勿謂時世易,精誠以為寶。
具牛將犢行,野雉挾雌鳴。
農(nóng)事不可緩,閑人亦勸耕。
具深相割啖,不如無勇人。
以詩而酬詩,徒用多少均。
我言雖至簡,意切誰見親。
汲井欲到深,磨監(jiān)欲盡塵。
寒泉與青銅,光潔靡故新。
臨觴報嘉貺,醉語是天真。
、
具祀崇德,備樂承風(fēng)。魏推幢主,周贈司空。
不行而至,無成有終。神興王業(yè),天歸帝功。
具美杯殘意未休,相將重上望湖樓。
樓臺忽已居平地,風(fēng)月何曾識舊游。
更挈酒樽過水月,坐增詩興滿滄洲。
春風(fēng)共約新橋畔,遙拜雙龍萬斛舟。
具足凡夫,何行何著。
靜鏁天臺,高知嵩岳。
拘束迷情,人天離樂。
圣境芝蘭,名山采藥。
啖柏餐松,清神去濁。
入口馨香,風(fēng)和露嚼。
可以放曠,千年之鶴。
審取來由,勿自擊縛。
洞有桃源,化成云閣。
上有鳳皇,下水魚躍。
本從自然,豈用圖度。
具區(qū)橋下水悠悠,具區(qū)橋邊郎發(fā)舟。
郎舟好載青山去,免使蛾眉相對愁。
具郎號菊山,秀色已衰朽。
潛郎號菊山,清香滿襟袖。
天地一東籬,萬古一重九。
絕愛陶淵明,攬之不盈手。
后人不識秋,多向籬邊守。
璨璨萬黃金,把玩豈長久。
西風(fēng)容易老,回首已如箒。
因潛憶具郎,有淚如苦酒。
具足人難得,聰明別是非。
具足人難得,志誠符感應(yīng),
清靜扣玄機。道大雄名久,
真邪有順違。精專閑彼我,
萬法一宗歸。
具區(qū)以為潴,吳江以為裨。
自專一方浸,盡納海所遺。
逝川無發(fā)嘆,麗澤可求師。
昔人會心地,今為魚鳥資。
飛者自無極,游者自無涯。
造物不諄諄,亦莫分何誰。
此時余與子,相遇相諧嬉。
曾觀煙雨外,未滿蒼茫思。
復(fù)來秋風(fēng)后,重有騷屑悲。
不及日月入,爛焉墮輪規(guī)。
尚見波濤驚,累然擁丘坻。
況彼瑣細(xì)者,蒲菼爭紛披。
當(dāng)年吳季子,德合無醇疵。
范蠡之所矜,視之眇毫厘。
末路張季鷹,適意亦見推。
人才非一端,事近若易移。
??趾笊叄L(fēng)流日凌遲。
縣憂公家迫,俗陋棟宇卑。
子將跨大閣,對此連天瀰。
英雄久銷歇,枯槁乃光輝。
寘余一榻處,析理定興衰。
具酒作社飲,此事古介始。
孰肯具果蔬,被肘醉子美。
具區(qū)吳松同一水,季鷹英靈呼不起。
波平風(fēng)靜落日明,一碧青銅三萬里。
幻成水墨思范寬,點綴臥虹排雕欄。
曜晻楓林帶煙雨,白鶴飛去何時還。
老子登臨屢春晚,胸吞云夢極荒遠(yuǎn)。
鞭笞鸞鳳恣遨游,幾日蓬萊又清淺。
何時膾鱸平波秋,湘娥鼓瑟纖指柔。
卻跨玉虹朝汗漫,誰能直釣無垂鉤。
具美生名世,熙工職代天。
規(guī)橅在臺閣,風(fēng)采著藩宣。
大議方尊老,清時遽喪賢。
無言桃李感,聞?wù)吖蹭弧?/p>
漢字具的釋義
具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雙手。表示雙手捧著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義:準(zhǔn)備飯食或酒席)
同本義。泛指準(zhǔn)備,備辦 [prepare]
具,供置也。――《說文》
具,備也,辦也。――《廣韻》
以食具告。――《儀禮·士相見禮》。注:“猶辦也。”
官備則具備。――《禮記·祭統(tǒng)》
壽為具召武帝顯。――《漢書·何武傳》
禮舉儀具。――張衡《東京賦》
具器械。――《孫子·謀攻》
故人具雞黍。――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第二板已具。――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別具本章。――清·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具食(準(zhǔn)
具jù
⒈器物:器~。家~。文~。工~。
⒉準(zhǔn)備,備有,完備:~有?!珎洹7顕?yán)~。
⒊全部:良乃入,~告沛公(良:張良。沛公:劉邦)。
⒋才能:治世之~。
⒌量詞:茶杯兩~。
⒍[具文]僅有形式不起作用的空文:一紙~文。
⒎[具體]
①特定的:~體的時間。
②明確,不空洞,不籠統(tǒng):計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