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guān)鍵詞:
例如:想查詢史字開頭的詩,請輸入漢字史
查詢類型:
請輸入關(guān)鍵詞:
例如:想查詢史字開頭的詩,請輸入漢字史
查詢類型:
史君承詔出黃扉,急槳翩翩畫鷁飛。
天上鹓鸞驚暫別,江邊猿鶴喜頻歸。
列城將吏瞻戎節(jié),夾道鄉(xiāng)人看錦衣。
今古蓬萊足吟詠,更留風(fēng)月待珠璣。
史君甚愛竹弟,欲與渠為二難。
歲晚青青玉立,不須俗眼同看。
史君家枕吳波碧。朱門鋪手搖雙戟。也到嶺邊州。真成汗漫游。歸期應(yīng)不遠(yuǎn)。趁得東江暖。翁媼雪垂肩。雙雙平地仙。
史以太伯比,斯評恐未真。
我知東海意,不忍母他人。
史君厭機(jī)械,所與惟散人。
顧慚蒹葭陋,繆倚瓊枝新。
上干青磝磝,下屬白磷磷。
洞天不知老,金界無棲塵。
緬彼人間世,烏蟾閱青旻。
詎得踵三隱,山阿相與鄰。
史君欲聽榜人謳,一夜江波拍岸流。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爭作弄潮游。
長鯨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風(fēng)殊未收。
角勝爭先非老事,憑欄寓目思悠悠。
史君著意與深培,為向吳宮好處來。
得地且從三月暖,明年應(yīng)更十分開。
溱傍芍藥羞香骨,江里芙蓉妒艷腮。
云雨鴻龍摠非比,沉香亭北漫相猜。
史事十羊九牧,古音百鳥孤凰。
前召南塘視草,后起秀巖提網(wǎng)。
史君救弊知原本,民賴浮屠產(chǎn)力寬。
保障便為今日計,功名留與百年看。
喜聞白紙租都放,不飲黃花酒亦歡。
晨起有人相賀語,禪齋得穩(wěn)占蒲團(tuán)。
史藁雖殘得自隨,兵符未解定堪蚩。
淹留正似周南老,戲劇何爭灞上兒。
鉛筆用多毛禿落,鬢髯愁罷雪紛垂。
十年尚滯成書奏,可驗相如屬思遲。
史筆善記事,畫筆善狀物。
狀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
詩史善記意,詩書善狀情。
狀情與記意,二者皆能精。
狀情不狀物,記意不記事。
形容出造化,想像成天地。
體用自此分,鬼神無敢異。
詩者豈于此,史畫而已矣。
史本乎公,不厭於復(fù)。
重觀紹圣以來之記述,初無及于鄭雍。
非親札之具存,雖欲考之而孰從。
如王誼李祉之實跡,遍考史錄,
皆無預(yù)乎此案之中。酈保姓名,
亦各不同。至于韓忠彥力諫興獄,
直乞陛下且與含容。安壽面析章惇,
以為鄉(xiāng)風(fēng)。此皆系其人之大節(jié),
而金匱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
凡此帖紙之所具,以同時附會白帖子之人,
猶能秉直以寫其衷。抑可以見人心之是非,
本無所蔽蒙也。然于此時,
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論,獨(dú)雍首尾噤然若不預(yù)者。
佩玉端委,接武夔龍,
又何其無一言之獻(xiàn)替,廣于四總耶。
迎合于始,循默于終,
而迄不免于黨籍之歸,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勝於直躬也。
史才司秘府,文哲今超古。亦有擅風(fēng)騷,七聯(lián)文墨曹。
圣賢三代意,工藝千金字。化識從臣謠,人推仙閣吏。
如登昆閬時,口誦靈真詞。孫簡下威鳳,系霜瓊玉枝。
史筆善記事,長于炫其文。
文勝則實喪,徒僧口云云。
詩史善記事,長于造其真。
真勝則華去,非如目紛紛。
天下非一事,天下非一人。
天下非一物,天正非一身。
皇王帝伯時,其人長如存。
百千萬億年,其事長如新。
可以辯庶政,可以齊黎民。
可以述祖考,可以訓(xùn)子孫。
可以尊萬乘,可以嚴(yán)三軍。
可以進(jìn)諷諫,可以揚(yáng)功勛。
可以移風(fēng)俗,可以厚人倫。
可以美教化,可以和疏親。
可以正夫婦,可以明君臣。
可以贊天地,可以感鬼神。
規(guī)人何切切,誨人何諄諄。
送人何戀戀,贈人何勤勤。
無歲無嘉節(jié),無月無嘉辰。
無時無嘉景,無日無嘉賓。
樽中有美祿,坐上無妖氛。
胸中有美物,心上無埃塵。
忍不用大筆,書安如車輪。
三千有余首,布為天下春。
史君同樂在人亭,吏退心田水樣清。
恰似春風(fēng)吹百卉,白紅無數(shù)不知名。
史筆誰能繼謝山,詞嚴(yán)義正宅心寬。
七賢傳倘他年續(xù),個里沉吟位汝難。
史君筆斡萬?;?,腳底春風(fēng)舌底雷。
一夜劇談逢野閬,百年高誼見鷗梅。
客心袞袞江流去,老色翩翩歲事來。
墮地渠儂天已定,酒邊贏得笑顏開。
史祝周壇日,人憂杞國時。
飲池?zé)o善效,頮水有遺辭。
仙伏朝三后,蕃儀集四夷。
從今河與洛,長瀉鳳臺悲。
史家汗簡編年垂,掌武集賢籌政機(jī)。
君侯祖烈冠前世,內(nèi)外貽厥真天資。
景靈審象丹青炳,端靖顒昂席慶基。
浙港之東早乘驛,卓爾群吏諸侯師。
云何士元淹驥足,留滯太史周南維。
淵源濡染由所自,甚美而度多文詞。
猗歟兩祖揭二柄,雹凸騫翔天下知。
奈何恬無進(jìn)擢慕,鉤引吹噓眾力微。
冷煙橫雨秋濤外,滁邦山水停一麾。
貧交摻執(zhí)空里巷,截{左革右登}那復(fù)留驂騑。
氣宇前修令儀范,才具時儕高品題。
綠綺尋繹醉吟操,清流感慨神武遺。
側(cè)聽褒嘉最郡課,水衡促召夫何疑。
車輪繼斲心自了,桑榆稍收宜赴時。
珍向高標(biāo)警衰純,鄙哉不敢多陳詩。
史著陶潛卒,何妨爵秩卑。
竟無乞米帖,止有采薇詩。
舊友誰為誄,新阡尚欠碑。
中年哭同志,孤立可勝悲。
漢字史的釋義
史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古官名。職別各異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史,記事者也。――《說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閃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屬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書者亦稱史。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內(nèi)史友。――《書·酒誥》。鄭注:“大史內(nèi)史?!?
用史巫紛若。――《易·巽》
辭多則史。――《禮記·聘禮記》
史載筆。――《禮記·曲禮》
史狐書賊。――《谷梁傳·宣公二年》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玉藻
史shǐ
⒈自然或社會以往發(fā)展的進(jìn)程:歷~。又指記載歷史的書或研究歷史的學(xué)科:~記。生物~。社會發(fā)展~。~冊。文學(xué)~。
⒉〈古〉負(fù)責(zé)記錄史事的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