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沫亂珠流,無腸豈識愁。
香宜橙實晚,肥過稻花秋。
出籪來深浦,隨燈聚遠(yuǎn)洲。
郡齋初退食,可怕有監(jiān)州。
吐吐依松磴,舒苗長石臺。神農(nóng)嘗藥罷,質(zhì)子寄書來。
色映蒲萄架,花分竹葉杯。金堤不見識,玉潤幾重開。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guān)蕭索少人行,白骨戰(zhàn)場縱復(fù)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zhuǎn)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云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fēng)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zhàn)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dāng)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xiāng)哭。
老身幸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吐火生熱風(fēng)生涼,自家富貴他人忙。
不為求蛇熏老鼠,翻成打鴨驚鴛鴦。
吐心在君掌,有何不可見。
妾持此一心,久已荷君盼。
君心不向妾,掌自背君面。
在君反掌間,在妾千古怨。
吐納誰能較故新,更須大藥鍛金銀。
有詩傳世書傅子,自是人間不死人。
吐晴林雨薄,弄水夕陽驕。
風(fēng)定云橫野,馬鳴人度橋。
蘚斑封石骨,花影動溪腰。
誰破南窗夢,空山落斷樵。
吐尖絨縷濕胭脂。淡紅滋。艷金絲。畫出春風(fēng),人面小桃枝??醋鱿銑Y元未盡,揮一首,斷腸詩。仙家說有瑞云枝。瑞云枝。似瓊兒。向道相思,無路莫相思。枉繡合歡花樣子,何日是,合歡時。
吐谷渾盛強,背西海以夸。歲侵?jǐn)_我疆,退匿險且遐。
帝謂神武師,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雜龍蛇。
王旅千萬人,銜枚默無嘩。束刃逾山徼,張翼縱漠沙。
一舉刈膻腥,尸骸積如麻。除惡務(wù)本根,況敢遺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窮天涯。系虜來王都,犒樂窮休嘉。
登高望還師,竟野如春華。行者靡不歸,親戚讙要遮。
凱旋獻清廟,萬國思無邪。
吐心著地誰復(fù)識,只有平生韓子蒼。
端恨茅屋付秋草,試吟玉繩低建章。
枯腸君飽大官肉,禿鬢吾老尚書郎。
愛酒不論天下士,快來脫帽持一觴。
吐氣韶華裹,關(guān)心曉哢邊。
鷓鴣天性在,杜宇世情然。
怒筍如泥煮,殷花蘸乳煎。
須君來共此,已辦杖頭錢。
吐蕃回紇使何如,馮翊扶風(fēng)守大疏。
范蠡不辭句踐難,學(xué)生何忍惠王書。
銀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黃羊減拂廬。
北陸漸寒冰雪早,六龍好扈五云車。¤
漢字吐的釋義
吐〈動〉
(形聲。從口,土聲。本義:東西從口腔中涌出)
同本義 [spit]
吐,寫也。――《說文》
柔則茹之,剛則吐之。――《詩·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史記·魯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韓愈《元和圣德》
機發(fā)吐丸。――《后漢書·張衡傳》
與風(fēng)水相吞吐。――宋·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吐氣納元(道家的一種練功修身之法。吐、納是我國古人的一種養(yǎng)生之術(shù));吐信(吐舌頭);吞吐(吞進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口說,陳說 [tell]。如:吐屬;吐決(發(fā)表言論,斷定事理);吐款(說出款曲。
吐tǔ
⒈使東西從嘴里出來:~出。~痰入盂。
⒉說出,發(fā)表:~露?!o。該~真情。
⒊開放,出現(xiàn):棉花~絮了。家蠶~絲了。心喜談月~。
────────────────—
吐tù嘔:嘔~。上~下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