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多妙處,妙在倚筇中。
到此興難盡,吟成詩不同。
松濤鳴絕壑,葉雨下晴空。
鐘鼓云邊寺,應(yīng)知有路通。
山深寒易得,九月已蕭然。
況是衰遲者,非同少壯年。
玄裘如艾絮,禪榻藉蒲氈。
童子燒枯葉,先教閟暖煙。
山圍仙垅,水繞佳城。
言中有響,句下分明。
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舞鏡不作雙。
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倚睡秋江。
山帶雪而歲寒,水含月而夜闌。
對機(jī)轉(zhuǎn)物,影草探竿。
游刃之牛解,爛柯之局殘。
西風(fēng)雨斂煙云凈,北斗腳垂河漢乾。
山圍水繞高唐路。恨密云、不下陽臺雨。霧閣云窗,風(fēng)亭月戶。分明攜手同行處。而今不見生塵步。但長江、無語東流去。滿地落花,漫天飛絮。誰知總是離愁做。
山河兩戒南北分,天地一氣華戎鈞。
譬諸指搐非害事,往往西體為不信。
惟今愧虜相噬吞,人言雪恥茲其辰。
盍驅(qū)卞莊刺刺虎,又嗾廬{捉去扌加犭}擒狡{皴去皮加兔}。
天王仁愛兼南北,猶遣升勺蘇窮鱗。
諸公亦復(fù)創(chuàng)前誤,閉戶不肯雇斗鄰。
流移降附莫皇恤,斬艾驅(qū)迫如窮麇。
誰知炎炎將及我,事體不與開禧倫。
竟因示弱啟狄侮,羽書赤白驚嚴(yán)宸。
天王坐朝色不怡,我非爾畏民吾民。
急從雨中徹桑土,更向火后移突薪。
大官亦復(fù)變前說,群而和者非一人。
制書丁寧示招納,符檄旁午申拊循。
臣某奉詔移江介,臣某董師留漢濱。
西南憂雇誰其寬,即授世某留川秦。
夫何廷論忽中變,復(fù)議保境思和親。
迅雷烈風(fēng)僅翻覆,明虹霽日俄逡巡。
敵人揶揄膽滿干,志士憤郁齒穿齦。
東由海泗盡襄漢,西起梁沔連房均。
暴骸蹀血蔽原谷,奪險(xiǎn)因糧空窖囷。
將軍憂?;蜃詳?,列校偃蹇不可馴。
縣徵更賦不遺算,郡空少府無余緡。
邊頭被兵甫屬耳,公私已屈憂方新。
靜惟人事百罔一,恃以亡恐惟蒼旻。
蒼旻茫茫君為度,但見咎異來相因。
連年夏旱天無云,江淮湖浙田生塵。
飛蝗排空如羽陣,噍類猬眾何詵詵。
僰南山萃陵谷異,后土矹矹如轉(zhuǎn)輪。
春秋二百四十載,地震才五茲何頻。
去年東南復(fù)告旱,遍以犧幣走百神。
太陽朔蝕忽無光,金星晝見亦累旬。
漢沔沸騰地移軸,涪潼湓溢濤翻銀。
星文屢變臺符坼,陰象較著陽德屯。
外為兵戈為裔夷,內(nèi)為宮壺為群臣。
天心渝怒有如此,猶以譴告施其仁。
懼而修政庶可弭,恬不知警將仍臻。
且如前年旱蝗日,開道求諫頒明綸。
庭中不鳴自如故,猶有下次位人姓陳。
內(nèi)言椒房之舛令,外及丞相之狎賓。
能如章向觸權(quán)忌,不效欽永攻上身。
同時(shí)六館之髦彥,陳義固爭尤肫肫。
藐如無聞亦異已,宰士忿疾丞相嗔。
彼唐畋鐸何物耳,詞鄙意佞如吠狺。
外省胡獨(dú)行其言,公然賤玉而貴瑉。
自時(shí)厥后益征創(chuàng),遏絕言路忘諮詢。
直臣久矣甚棄梗,公道不見面禮隨荒榛。
嘗居丞疑轉(zhuǎn)猜忌,稍負(fù)望實(shí)尤沈淪。
人心所同即天意,四方蹙蹙天亦顰。
公今掉頭不肯住,攜家歸踏西園春。
大賢與國同休戚,寧忍赤子方嚬呻。
我非荷蕢不知磬,擬效執(zhí)輿來問津。
請賦白駒之孕章,原公飲酒車無巾。
山在云間幾上梯,最高緣有福王祠。
尚憐不及樓前木,得見祥符極盛時(shí)。
山依枯槁容,何處見年終。風(fēng)雪軍城外,蒹葭古寺中。
孤村誰認(rèn)磬,極浦夜鳴鴻。坐憶匡廬隱,泉聲滴半空。
山縣秋云暗,茅亭暮雨寒。自傷庭葉下,誰問客衣單。
有興時(shí)添酒,無聊懶整冠。近來鄉(xiāng)國夢,夜夜到長安。
山國夏多雨,冥冥氣不分。
石田寒貯水,松徑濕蒸云。
灑密愁仍見,聲微醒故聞。
西堂何處所,知共惜離群。
山行政好又逢溪,況是危峰斗下時(shí)。
知與此溪有何隙,遣他不去秪相隨。
山中幽興盡無窮,不管蕭蕭四壁空。
漸覺愚巾便暑戴,偶逢賢酒亦時(shí)中。
映階草色帶朝雨,隔屋筍香吹晚風(fēng)。
搔首南窗有奇事,綠楊初破石榴紅。
山僧留我宿,我亦似山僧。
香茗半甌雪,寒虀一籌冰。
廊風(fēng)響黃葉,壁雨暗青燈。
參透詩三昧,何須契一乘。
山北山南處處行,回頭六十七清明。
如今老去摧頹甚,獨(dú)坐焚香聽水聲。
山陽太守政嚴(yán)明,吏靜人安無犬驚。
不知靈藥根成狗,怪得時(shí)聞吠夜聲。
山河無纖塵,遙觀浮漚如。
穿廬惟青天,油窗誰其糊。
狂歌忘寒饑,消流驚須臾。
煩呼瑤英徒,同來泠然居。
山頭日正焚,山腳雨紛紛。
石罅疑無地,樹身常出云。
神靈香不斷,天近路平分。
星斗迫人句,晚唐詩亦云。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
此景只應(yīng)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山戶少曾扃,居貧易得清。
秋衣和月臥,溪茗雜云烹。
學(xué)字書紅葉,看騷些落英。
從他頭早白,心事本和平。
漢字山的釋義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狀。“山”是漢字的一個(gè)部首。本義:地面上由土石構(gòu)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義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說文》
山,土之聚也。――《國語·周語》
山人取之。――《左傳·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禮記·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列子·湯問》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詩·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處于室堂。――《荀子·賦》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旅獒》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靄(山上的云氣);山靈(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華~。
⒉像山的:~洪。冰~?!珘Γǚ课輧深^的墻)。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蠶簇:蠶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