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奔堯后一孤兒,跖狗成群共肆欺。
賈詡未設(shè)曹操日,自為漢賊已多時。
崩坼亂喧呼,有身復(fù)安寄。
片椽青溪上,老益慕氣類。
憶溷鄂王城,得子好兄弟。
不恤文酒污,偷娛風(fēng)雨晦。
興移九曲亭,登降連數(shù)輩。
波江嚙山根,鐘響漏蒼翠。
子為最少年,捷撫陶桓桂。
喪亂枳如發(fā),瞬及易鼎歲。
長公促一瞑,癡愿瘞烽燧。
子專持畫筆,力與鹿床配。
只影天北南,呵壁竢餓斃。
霜髯出海樓,重見活鬻藝。
贈幅愈清遠,魂開桃源記。
踵營梁(節(jié)庵)紀(香驄)喪,風(fēng)義在殘世。
古來獨行傳,于子足流涕。
癖嗜誘題詠,今昔肯相棄。
差攄惡懷抱,硬語動長喟。
崩濤裂岸四三年,落日寒煙正渺然。
空腹荷鋤那辦此,人功未至不關(guān)天。
崩騰噴雪浪,書夜無停息。
回旋天磨轉(zhuǎn),運動日卓側(cè)。
崩堤壓故柳。
衰社臥寒樗。
野鶴能自獵。
江鷗解獨漁。
漢陰逢荷筱。
緇林見杖挐。
阮籍長思酒。
嵇康懶著書。
崩岸驚濤不可聞,新湍陡處手初分。
共聽夜雨還傷我,獨趁秋風(fēng)卻羨君。
東閣只嬴抄秘本,北山重補未耕云。
明朝淚落蘆溝上,也解隨流逐衛(wèi)濆。
漢字崩的釋義
崩
(形聲。從山,朋聲。本義:山倒塌)
同本義 [landslide;landslip]
梁山崩。――《左傳·成公五年》
又如:山崩地裂
崩裂;倒塌 [collapse;crash to the ground;burst apart]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崩拆(倒塌斷裂);崩陷(倒塌陷落);崩隕(塌陷);崩損(崩塌損壞);崩墜(倒塌墜落)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由此從周代開始帝王死稱“崩” [death of an emperor]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諸葛亮《出師表》
越二月,帝崩。――《明史·海瑞傳》
又如:崩駕(帝王之
崩 bēng
①帝王或王后死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寄臣以大事也。(諸葛亮《出師表》)#倒塌;崩裂:天~地裂。
③破裂:談~了。
④被彈射的物體擊中:小心瓦片~傷眼睛。
⑤槍斃:一槍~了他。
【崩潰】迅速瓦解;垮臺(多指國家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反動政權(quán)徹底~。
【崩裂】(物體)受力而猛然分開。
【崩龍族】見【德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