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查詩詞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幡花寶蓋滿清川,祈禱迎來圣半千。
莫道圣緣無影響,須知嘉會有因緣。
空中長似聞天樂,巖畔嘗疑有地仙。
何必更尋兜率去,重重靈應事昭然。
幡然棄舊習,布裙牽鹿車。
拜姑禮云畢,提甕汲自如。
富貴此一時,何可忘厥初。
幡翣離三殿,簫笳接兩都。
堯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豈并游韶石,應同去鼎湖。
愁聞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幡竿嶺帶鷓鴣山,雪後霜前紫翠間。
自掇胡床移好處,莫教漏眼一煙鬟。
幡然何事賦歸來,領略黃山酬玉杯。
敲月幾編雖滿世,澤民一念未宜灰。
笑呼臞鶴梅邊去,旋買寒花竹外栽。
襟度汪汪千萬頃,眼青應為野人開。
漢字幡的釋義
幡〈名〉
(形聲。從巾,番聲。本義:擦拭寫字板的布)
同本義 [rag]
如:幡布(抹布)
用竹竿等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泛指旗幟 [pennant;long,narrow flag]
青崔白鵠舫,四角龍子幡。――《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幡幢(作為儀仗用的旗幟);幡信(題表官號以為符信的旗幟);幡旆(旗幟之類);幡旄(旌旗的羽毛飾);幡麾(指揮用的幡旗)
冠上的巾飾 [streamer]
卻非冠,制似長冠,下促。宮殿門吏仆射冠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仆射幡皆如之。――《后漢書》
簿冊 [book]。如:幡?。ǖ傊悾?
通“旛”。長幅下垂的旗 [pennant;long,narrow f
幡(旛) fān一種長條形的旗子,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豎著掛: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