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王祠廟桃花下,愁苦看春又隔年。
今夜白蘋風(fēng)更惡,去時須傍采菱船。
憤時唯泯默,憂國漫咨嗟。
上略思黃石,中原望翠華。
散才甘社櫟,擊跡類匏瓜。
世事無窮盡,吾生得有涯。
憤氣填膺奈若何,千生萬死不消磨。
夷齊道喪綱常壞,湯武兵興叛逆多。
天外游心窮碧落,風(fēng)前注目寄蒼波。
此時此意那容說,環(huán)顧斜陽一浩歌。
憤切身頻痏,尤多鬢早絲。
有功裨圣主,無命佐清時。
論事明于掌,披圖粲若棋。
哀哉聽絕語,猶抱五年悲。
憤憤嘔讒書,無人誦子虛。傷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樹青叢短,湖山翠點疏。秋濤看足否,羅剎石邊居。
憤激計潛成,臨危豈顧生。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長鯨。
國已酬徽烈,家猶聳義聲。不知青史上,誰可計功名。
漢字憤的釋義
憤
(形聲。從心,賁聲。從“心”,表示與心情等有關(guān)。本義:郁結(jié)于心;憋悶)
同本義 [depressed and discontented]
憤,懣也。――《說文》
發(fā)憤以杼情。――《楚辭·九章·惜誦》
志意蘊(yùn)憤。――《后漢書·王符傳》
又如:憤切(內(nèi)心極度憤懣);憤悁(憤懣郁積);憤?。ㄓ艚Y(jié),充塞);憤厥(由于憤氣郁結(jié)造成的痙攣昏厥)
充盈,旺盛 [full of]
憤,盈也。――《方言十二》
陽癉憤盈。――《國語·周語》
又如:憤盈(充溢,積滿;氣憤,憤懣);憤盛(積滿,充盈)
憤
憤怒;怨恨。同“忿” [anger;fury;be indignant;get angry]
所以昭炯戒,激眾憤
憤 fèn
⒈因不滿意而激動發(fā)怒:~怒。氣~得很。激起公~。
⒉努力,進(jìn)?。喊l(fā)~(也寫作"發(fā)奮")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