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報國恩,未報身猶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捐玦江頭弄釣舟,蘭花杜若滿芳洲。
如何才子無騷思,只詠薔薇與石榴。
捐書去寄老山林,無復追緣往事心。
忽值故人乘雪興,玉堂前話得重尋。
捐金得嘉旨,舉室更笑喧。
老子舊小衣,醉帽每先偏。
即今省酒費,或辦歸買山。
吏隱有定趣,縣債當亟還。
捐生固不易,處死猶為難。
孰知龔勝后,乃有謝疊山。
江東一潰散,跋涉何間關。
甌閔苦物色,國破家亦殘。
彼哉烈丈夫,矢死無生還。
忠孝亦何物,古今稱大閑。
耿耿浩然氣,上摩霄漢間。
誰謂首陽高,有志能躋攀。
至今百世下,清風激懦頑。
我讀三上書,凜然毛骨寒。
當時祼將士,胡能不厚顏。
捐軀陳大義,戴力濟多艱。
賢相尋遷死,明公亦放還。
俄聞奸黨敗,僅見圣恩頒。
已矣埋黃壤,傷哉涕淚潸。
捐棄悲歌詠白團,未忘衛(wèi)霍內(nèi)金盤。
要知公子貂裘暖,孰若山人短褐寒。
漢字捐的釋義
捐
(形聲。從手,肙聲。本義:舍棄)
同本義 [abandon;throw away;relinquish]
捐,棄也。――《說文》。按,糞除穢污謂之捐。故寺人謂之中涓。以涓為之。
捐殯。――《谷梁傳·宣公十八年》。注:“棄也?!?
而國無捐瘠者。――《漢書·食貨志》。注:“骨不埋者?!泵峡翟唬骸熬?,謂民有饑相棄捐者,或謂貧乞者謂捐。”
捐金于野。――《后漢書·列女傳》
捐失成功。
又如:捐世(棄世。人死的婉辭);捐館(指棄房舍,死亡的婉稱。也作“捐館舍”);捐身(犧牲生命);捐卻(拋棄);捐灰(丟棄塵土)
除去;廢除 [eliminate]
捐不急之官。――《史記》
捐juān
⒈捐助,獻出財物:~獻?!??!隆铩?
⒉拋棄,舍棄:收~廢物。為國~軀。
⒊稅收的名目:房~??痢s稅。
⒋除去:~不急之官(除去無關緊要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