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查詩詞
搴裳望洞庭,眼過天一角。
初別未甚愁,別久今始覺。
作箋非無筆,寒雁不肯落。
蘆花待挐音,怪底北風(fēng)惡。
搴露紉荷楚澤舷,未胡南海素馨仙。
大門當(dāng)?shù)霉鸹ň?,小樣時(shí)分寶月圓。
詩挾少陵看妙手,犀通神物為垂涎。
使君少住幽蘭曲,時(shí)傍顰山照鬢邊。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
此時(shí)有子不如無。
搴蜀寧蠻走阿瞞,功名繼此坐天慳。
平生囊括華夷策,畏虎才教見一斑。
搴芳逐具般游歲,潭叟矜夸得圣童。
睥睨神州換歌哭,蕩摩彩筆爛虛空。
九流匿腹雷聲出,萬象堆眉岳氣通。
老去求田尊健婦,傲予遯作富家翁。
搴衣不待履霜回,到得如今亦樂哉。
泓穎有時(shí)戲劇,軒裳無用任塵埃。
眉頭猶自懷千恨,興到何如酒一杯。
知道華山方睡覺,打門聊伴茗奴來。
漢字搴的釋義
搴〈動(dòng)〉
(形聲。從手,寒省聲。本義:拔取)
同本義 [pull up]
搴,取也。――《廣韻》
搴旗四麾。――《后漢書·杜篤傳》
斬將搴旗之士。――《史記·劉敬叔孫通傳》
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dú)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
搴大旗者。――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搴旗(拔取敵人軍旗);搴須(拔胡須);搴條(拔取樹枝)
采摘 [pick]
搴芙蓉兮木末。――《楚辭·九歌·湘君》
又如:搴芳(采摘花草);搴取(采摘);搴采(采摘);搴擷(采摘);搴攬(摘取,采取)
舉 [hold up]
士大夫雖也搴著大旗擁護(hù)精神文明。――朱自清《航船
搴qiān
⒈取,拔?。骸浠?。斬將~旗。
⒉通"褰"。提起,撩起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