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曾是為春忙,紫陌青山到處芳。
不為竹林棲隱地,好風(fēng)時繞野花香。
杖藜無事歷危坡,一片清寒鏡面磨。
極目盡時知水闊,置身高處見秋多。
此時不著登山屐,到處還成測海螺。
遙想高人閑物外,故應(yīng)不與世同波。
杖藜乘興出,佳處每關(guān)情。
白石溪流淺,黃花籬落清。
林煙經(jīng)雨薄,野日傍山明。
賴有杯中物,愁懷得暫平。
杖屨覓春色,行遍大江西。訪花問柳,都自無語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壘,今歲五風(fēng)十雨,全是太平時。征轡晚乘月,漁釣夜垂絲。詩書帥,坐圍玉,塵揮犀。興方不淺,領(lǐng)袖風(fēng)月過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調(diào)羹消息,金鼎待公歸?;厥昨v王閣,空對落霞飛。
杖屨還私第,精誠在本朝。
愛君老不懈,憂國沒方昭。
東閣秋牢落,西芒夜寂寥。
只應(yīng)忠亮志,氣運不能消。
杖屨從風(fēng)入帝關(guān),坐令爽氣滿西山。
身隨清蹕云煙上,心在華陽晻靄間。
杖策山隈亦水濱,閒中未害飽經(jīng)綸。
何曾寂寞嵌巖裹,慣著風(fēng)流廓廟人。
杖頭絡(luò)索閑家具,應(yīng)認(rèn)三朝經(jīng)歲秋。
生向應(yīng)窠來處異,面皮擘破十三頭。
因渠達磨枝條布,惱亂春風(fēng)卒未休。
杖藜何處問鰕禪,回首胥村鎖暮煙。
一曲漁歌秋浦外,腥風(fēng)吹滿渡頭船。
杖屨尋詩問所由,一天劃木葉知秋。
天低云淡村村好,雨過山深物物幽。
斑駁巖頭苔蘚濕,鉤辀樹尾鳥聲柔。
眼前不見市朝事,始笑從前利祿謀。
杖藜初雨后,試步夕陽時。
草綠驚春久,山深得暖遲。
病多因識藥,興短倦題詩。
寂寞無人問,平居有所思。
杖屨祁寒里,林巒幻景同。
生綃明月影,淡墨老霜叢。
點染三冬雪,招邀六月風(fēng)。
呼童小揮手,殘吹襲簾櫳。
杖策耶溪寺,風(fēng)流憶晉唐。
門深云未散,梁古帖猶香。
晚翠千峰遠(yuǎn),春深一澗長。
徘徊松影下,覓句向斜陽。
杖屨尋春事,偷分暇日工。
幽花欹照水,獨樹迥含風(fēng)。
路極陰溪裹,桃開曉色中。
一年春好處,分付少陵翁。
杖策來尋塔廟仙,半程便到碧霄邊。
三千民辦浮塵外,百二山河在眼前。
推把孤標(biāo)長插地,只消一柱可擎天。
夜闌籟靜憑欄聽,隱隱星河人扣舷。
杖屨訪郊晴,秋光潑眼明。
溪痕經(jīng)水沒,山面撥云呈。
霞影收虹影,砧聲急雁聲。
芙蓉花在否,滑路倩人行。
杖履千崖表,波濤萬頃前。
瓊天吹不定,銀地濕無邊。
一石當(dāng)流出,孤尖卓筆然。
更將垂老眼,何許看風(fēng)煙。
杖屨相隨任處便,不唯空寄上方眠。
歸時亦取湖邊路,晚映楓林共上船。
杖屨山蹊窄,鐘魚佛界深。
寒梅殘屋角,春藹老墻陰。
一水元無恙,扁舟尚可尋。
煩師掬清溜,為我洗塵心。
杖藜下人空谷暝,仰從樹罅窺危矼。
風(fēng)葉吹滿樵客徑,大泉灑到幽人窗。
舊且疑無潁川許,今兼信有襄陽龐。
況是清風(fēng)接襟袂,政使異世心已降。
漢字杖的釋義
杖
(形聲。從木,丈聲。本義:執(zhí);持)
同本義 [hold; grasp]
杖,持也。――《說文》
王左杖黃鉞。――《書·牧誓》
杖劍從之。――《漢書·韓信傳》
杖斧。――《漢書·武帝紀(jì)》
又如:杖斧(持斧以為威權(quán));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權(quán)的武臣);杖策(執(zhí)馬鞭);杖節(jié)(執(zhí)持旌節(jié))
通“仗”。憑倚;依靠 [rely on]
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左傳·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漢書·李尋傳》
仗父兄之烈。――《資治通鑒》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
杖zhàng
⒈用手扶著走路的棍子:拐~。手~。扶~而行。
⒉棍棒:搟面~。玩刀動~。
⒊〈古〉刑罰的一種,用棍棒打:~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