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簪當(dāng)日話殷勤,便著金蘭較此心。
相去不堪千里遠(yuǎn),別來何況一年深。
江山有路通幽夢,魚雁無情斷好音。
管鮑貧交君記否,少陵曾為發(fā)悲吟。
盍簪相與記春芳,落去爭如桂影香。
故覓層臺延曠望,可無尊酒泛寒光。
交揮玉塵傾懷盡,半仄冰輪耿夜長。
坐到銀河分曉色,彤霞金暈更蒼涼。
盍簪異縣亦三年,浮木逢龜信偶然。
忙里計(jì)筒長遺客,靜中酒戶不妨禪。
酸寒溧導(dǎo)君今似,枯槁湘原我自憐。
別后彈冠應(yīng)不免,著鞭莫遣祖生先。
盍簪何啻得明龜,醉里呼曹自啟扉。
我保刳腸正藏六,到將無處得同歸。
盍簪譚舊夢,持酒送余春。
天地綠陰雨,江湖白發(fā)人。
時平銷劍氣,客久積衣塵。
又出重關(guān)北,斜陽獨(dú)問津。
盍簪經(jīng)歲遽分襟,夜夜相思夢里尋。
寄遠(yuǎn)正慚無好語,開緘忽喜得高吟。
感君不替綢繆意,使我還銷鄙吝心。
他日相逢重把酒,莫辭蘸甲十分深。
漢字盍的釋義
盍
(會意。本作“盇”,從血,從大。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皿中有血而上覆之,覆必大于下,故從大?!北玖x:覆蓋) 合 [gather]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杜甫《杜位宅守歲》
又如:盍簪(友人聚會;朋友);盍朋簪(朋友聚會);盍徹(施行仁政)
盍
何不(盍是“何不”的合音) [why not]
盍,何不也。――《玉篇》
盍請濟(jì)師于王?――《左傳·桓公十一年》
子盍從眾?――《左傳·成公六年》
子盍詰盜?――《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盍殺我?――《國語·晉語一》
盍反其本。――《孟子·梁惠王上》
祭酒計(jì)甚善,王盍用之?――《新唐書》
盍(盇)hé何不,何:~往觀之?!怀鲎摺?
────────────────—
盍kě 1.見"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