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存溪石高嵯峨,漢字漫滅新鐫訛,
臺非舊築行人過。赤帝當(dāng)年布衣起,
老嫗悲啼白龍死,芒碭生云凝夜紫。
一朝花發(fā)咸陽春,老劍磨血消京塵,
歸來故里天上人。千古斜陽愁色里,
草沒荒城狐掉尾,不信英雄化為鬼。
碑翻蘆福雷轟碎,舟近蓬萊風(fēng)勒回。
山意有馀還不盡,青鞋留待后游來。
碑文老勢信可愛,碑意少缺誰能鐫。
已推心膽破奸宄,安用筆墨傳神仙。
碑云。
君諱熊。
字孟□。
廣陵海西人也。
清越孤竹。
德牟產(chǎn)奇。
誠宜褒顯。
昭其憲則。
乃相□咨度諏詢。
采摭謠言。
刊□詩三章。
其辭曰。
清和穆鑠。
實(shí)惟干巛。
惟岳降靈。
篤生我君。
服骨叡圣。
允鐘厥醇。
誕生歧嶷。
言協(xié)典墳。
懿德震耀。
孝行通神。
動履規(guī)繩。
文彰彪繽。
成是正服。
以道德民。
碑,傲立蒼天真神威。清明日,落在鮮花堆。
碑,迎送傾盆淚雨飛。英靈在,來年更光輝。
碑,刺破青天更雄偉。千萬載,年年春風(fēng)吹。
碑上文難讀,開山失所傳。
巖松秋落子,石井夜添泉。
地曠常多月,廚寒不起煙。
昔年曾有虎,來到寺門前。
碑銘細(xì)讀識前人,貽后無非舊典刑。
宦業(yè)傳家守清白,儒科繼祖播芳馨。
縶駒共嘆淹場藿,鳴鹿終當(dāng)歌野芩。
千古斯文應(yīng)不泯,待將辭藻掞天庭。
碑折松枯山火燒,夜臺從閉不曾朝。
那將逝者比流水,流水東流逢上潮。
碑字依稀廟已荒,猶聞耆舊憶賢王。園林一半為他主,
山水虛言是故鄉(xiāng)。戟戶野蒿生翠瓦,舞樓棲鴿污雕梁。
柱天功業(yè)緣何事,不得終身似霍光。
碑獲於開元寺土下,今在太守便廳。
秦穆公葬于雍橐泉祈年觀下,今墓在開元寺之東南數(shù)十步,則寺豈祈年之故基耶?淮南王遷于蜀,至雍,道病卒,則雍非長安,此乃古雍也。
崢嶸開元寺,仿佛祈年觀。
舊筑掃成空,古碑埋不爛。
詛書雖可讀,字法嗟久換。
詞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瓚。
先君穆公世,與楚約相捍。
質(zhì)之于巫咸,萬葉期不叛。
今其后嗣王,乃敢構(gòu)多難。
刳胎殺無罪,親族遭圉絆。
計(jì)其所稱訴,何啻桀紂亂。
吾聞古秦俗,面詐背不汗。
豈惟公子邛,社鬼亦遭茫
遼哉千載后,發(fā)我一笑粲。
漢字碑的釋義
碑
(形聲。從石,卑聲。本義:古時宮、廟門前用來觀測日影及拴牲畜的豎石)
豎石 [upright stone]
碑,豎石也。――《說文》
上當(dāng)碑南陳。――《儀禮·聘禮》。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公室設(shè)豐碑。――《禮記·檀弓》
君牽牲…既入廟門,麗(拴)于碑。――《禮記·祭義》
石碑。石上刻著文字,作為紀(jì)念物或標(biāo)記,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稱刻石,漢以后稱碑 [stone tablet]
碑,被也。此本葬時所設(shè)也。施鹿盧以繩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后人因焉。無故建于
碑 bēi
①~宮、廟門前用來觀測日影及拴牲畜的豎石:既入廟門,麗于~。(《禮記·祭義》)
②刻著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為紀(jì)念物的石頭:人民英雄紀(jì)念~。
【碑碣】碑。
────────────────—
碑pō 1.見"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