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廟回來略問禪,蘚墻莎逕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貽枯旱,忍臥松陰漱石泉。
祭重齊肅,神格專精。
沃洗于阼,涓潔著誠。
清明鬯矣,熙事備成。
以似以續(xù),如坻如京。
祭鼓冬科野廟,茅茨小小人家。
水際數(shù)株榆柳,籬邊幾陸桑庥。
祭重齊肅,神格專精。
沃洗于阼,涓潔著誠。
清明鬯矣,熙事備成。
以似以續(xù),如坻如京。
祭是生前設,魂非死后招。
池臺總長夜,薤露豈崇朝。
入夢驚離合,迎神訝動遙
嗒然如隔世,云臼坐相邀。
祭器古不輕,斯焉盛黍稷。
內方而外圓,無乃器之特。
祭筵跪稈膝難抬,連歲何曾上家來。
老子七旬看又過,幼身多病復相催。
人間顧棄姑云耳,地下從游亦闐哉。
寒食江村舊行路,道勞相強總悲衰。
祭酒家風重,民曹官職卑。
公勤為己任,清白取人知。
臘月三山雪,梅花一路詩。
舊時來往處,今有夢相隨。
祭畢崇壇冷玉球,月斜星澹思悠悠。
漢字祭的釋義
祭
(會意。甲骨文字形,左邊是牲肉;左邊是“又”(手);中間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靈。古人殺牲,一是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臺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義:祭祀)
同本義 [obit;offer a sacrifice]
祭,祀也。――《說文》
祭之為言索也。――《說苑·權謀》
祭者,薦其時也,薦其敬也,薦其美也,非享味也。――《谷梁傳·成公十七年》
無牲而祭曰薦,薦而加牲曰祭。――《公羊傳·桓公八年》注
祭者,所以追養(yǎng)繼孝也。――《禮記·祭統(tǒng)》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論語·鄉(xiāng)黨》
以靈鼓鼓社祭。――《
祭jì
⒈〈表〉對死者追悼、敬意的儀式:~奠。清明節(jié)~烈士。
⒉迷信者供奉鬼神的活動:~財神,~天~地等等,都是哄己騙人。
────────────────—
祭zhài 1.古國名。姬姓。始封之君為周公之子。原為畿內之國,后東遷,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北。 2.姓。東漢有祭遵。見《后漢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