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石硯宣城管,王屋松煙紫兔毫。
更得孤卿老書札,人間無此五般高。
端拱承休命,時清荷圣皇。四聰聞受諫,五服遠(yuǎn)朝王。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命筵多濟(jì)濟(jì),盛樂復(fù)鏘鏘。
豐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愿齊山岳壽,祉福永無疆。
端谿石硯天下奇,紫光夜半吐虹霓。
不同凡石追時好,要與日月爭光輝。
韜藏久矣不敢用,惟恐翰墨污染之。
樊子文章有余地,汪汪萬頃誰敢窺。
贈君此硯勿輕棄,經(jīng)史妙處其發(fā)揮。
飛流濺沫滿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璣。
端溪石硯宣城管,王屋松煙紫兔毫。
更得孤卿老書札,人間無此五般高。
端能何地脫塵寰,萬壑松風(fēng)夢寐間。
無限三槐仍九棘,孰知東國與西山。
聲名赫奕終非福,滋味悠長莫若閒。
馬足車輪不到處,陶門惟有晝常關(guān)。
端拱循堯道,無為十六年。
偏師擒頡利,上將勒燕然。
夢損周王壽,丹催黃帝仙。
凄涼舊載筆,慟哭抱殘編。
端居換時節(jié),離恨隔龍瀧。苔色上春閣,柳陰移晚窗。
寄懷因桂水,流淚極楓江。此日南來使,金盤魚一雙。
端石如池狀,潤疑云雨通。
粗官不識字,好去伴詩翁。
端為身閑覺日長,不嫌兒輩笑清狂。
湖光瀲瀲歸舟疾,雨點(diǎn)霏霏醉頰涼。
斷彴苔生人喚渡,孤村霜近稻登常
宦情不獨(dú)今年薄,游子從來念故鄉(xiāng)。
端居正無緒,那復(fù)發(fā)秦箏。纖指傳新意,繁弦起怨情。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yuǎn)林際,不見此檐間。好客多乘月,應(yīng)門莫上關(guān)。
端居俄換負(fù)華三,荼苦於吾若薺甘。
照影菱花驚雪白,強(qiáng)顏柏葉借春酣。
人間擾擾多岐路,圣世悠悠欠指南。
一穟黃云晴書永,叩門誰辨與同參。
端修修德在,門族盛如初。
常有人登第,今稱爾讀書。
南風(fēng)舟去疾,西野客來疎。
所著青衫舊,前官擬別除。
端明仙去譜猶存,珍重君侯拂蘚痕。
法石白雖無一顆,太倉紅已飽千村。
端揆凝邦績,臺階闡國猷。方崇大廈棟,忽逝巨川舟。
白日銘安在,清風(fēng)頌獨(dú)留。死生恩命畢,零落掩山丘。
端居春心醉,襟背思樹萱。
美人在南州,為爾歌北門。
北風(fēng)吹煙物,戴勝鳴中園。
枯楊長新條,芳草滋舊根。
網(wǎng)絲結(jié)寶琴,塵埃被空樽。
適遇江海信,聊與南客論。
端居無策散閑愁,聊作人間汗漫游。
晚笛隨風(fēng)來倦枕,春潮帶雨送孤舟。
店家菰飯香初熟,市擔(dān)蓴絲滑欲流。
自笑勞生成底事,黃塵陌上雪蒙頭。
端門授命有云礽,一脈微言我敬承。
宿草敢祧劉禮部,東海絕學(xué)在毘陵。
端門曉開,端氣云凝。
有儼良輔,踵武告延。
肅肅王命,是將是承。
登冊穆清,萬幾永膺。
端也早豐下,歲晚未可量。
我老不自食,安得如我長。
呱呱棄不子,退省未可忘。
吾母亦念我,與爾寧相望。
漢字端的釋義
端
(形聲。從立,耑聲。本義:站得直)
同本義 [straight]
端,直也。――《說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廣雅·釋詁一》
以端其位。――《禮記·祭義》
端行頤霤如矢。――《禮記·王藻》
振書端書于君前。――《禮記·曲禮》
又如:端行(端正身軀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偉(筆直壯大);端端(端正;不傾斜);端身(擺正身體)
端正。引申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傾。――《荀子·成相》
選天下之端士。――漢·賈誼《治安策》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兒的);端一(端莊嫻靜);端士(端人;正直
端 duān
①〈古〉一種禮服:~章甫,愿為小相焉。(《論語·先進(jìn)》)
②事物的一頭:筆~、末~。
③(事情的)開頭:開~。
④項(xiàng)目:不只一~。
⑤端正:~坐。
⑥雙手平舉著拿:~茶。
⑦姓。
【端的】
①果然;確實(shí)。
②究竟。
③事情的經(jīng)過;底細(xì)。
【端點(diǎn)】〈數(shù)〉射線開始一端的點(diǎn)叫做射線的端點(diǎn);線段的兩端的點(diǎn)叫做線段的端點(diǎn)。
【端方】端莊;正派。
【端倪】
①事情的眉目、頭緒。
②邊際。
【端詳】
①詳情:聽~。
②端莊安祥:舉止~。
③仔細(xì)地看:~了好久。
【端緒】頭緒。
【端莊】(舉止神情)端正莊重。
────────────────—
端zhuān 1.專一;專門。參見"端意"。 2.專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