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查詩詞
綏城古語刻兜鞬,何事求犀近水燃。
鄉(xiāng)里后生輕宿學(xué),朝廷新詔急遺賢。
風(fēng)回夜月開重暈,驪睡神珠出九淵。
今日秋皋聞鶴唳,茂先方議斸龍泉。
綏萬邦,屢豐年。
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保有厥土。
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皇以間之。
漢字綏的釋義
綏
(會(huì)意。從糸,從妥,“糸”與絲織品、繩索有關(guān)。“妥”表妥當(dāng)、平安。合起來表示有了這繩索,人就穩(wěn)妥了。本義:借以登車的繩索)
同本義 [rope]
綏,車中把也。――《說文》
負(fù)良綏君升所用、又、以散綏升。――《禮記·少儀》
子良授太子綏。――《左傳·哀公二年》
《論語·鄉(xiāng)黨》說:孔子“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报D―《我國古代的車馬》
又如:執(zhí)綏(挽住車中繩索);綏繩(執(zhí)以登車的繩索)
上古五服之一 [one of the five areas in ancient times]。古代王畿外圍,每五百里為一區(qū)劃,按距離的遠(yuǎn)近分為五等地帶,叫“五服”。其名稱為侯服、甸
綏suí
⒈車子上的繩索,登車時(shí)作拉手用:援(拉)~登車。
⒉安,安撫:~靖。
⒊平安(多用于書信):順頌時(shí)~。
────────────────—
綏suī 1.挽以登車的繩索。 2.安;安撫。 3.縛系。 4.告。 5.退軍。 6.止住。 7.祭名。參見"綏祭"。 8.舊綏遠(yuǎn)省略稱。1954年撤銷,并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
綏ruí 1.古代旌旗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