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忘憂或假草,滿院羅叢萱。
暝色湖上來,微雨飛南軒。故人宿茅宇,夕鳥棲楊園。
還惜詩酒別,深為江海言。明朝廣陵道,獨(dú)憶此傾樽。
綠波如畫雨初晴,一岸煙蕪極望平。
日暮落花風(fēng)欲定,小樓弦管壓新聲。
綠暗連村柳,江平不見灘。
日烘花氣暖,岸曲水流寒。
世路今逾窄,客心須自寬。
悠悠片云質(zhì),溪上更蹣跚。
綠染曉云冉冉,紅酣晴霧冥冥。銀簪懸燭錦官城。困倚墻頭半影。雨後遍饒艷冶,燕來同作清明。更深猶喚玉靴笙。不管西池露冷。
綠柳三春暗。
紅塵百戲多。
東門向金馬。
南陌接銅駝。
華軒翼葆吹。
飛蓋響鳴珂。
潘郎車欲滿。
無奈擲花何。
綠竹帶斜暉,猗猗有余態(tài)。
微風(fēng)到簾櫳,舞影入圖繪。
更無余聲雜,直與妙意會(huì)。
掩卷罷吟哦,誰同此三昧。
綠葉枝頭紫粟叢,素花抽雪細(xì)茸茸。
國香政要枯如臘,旋買離騷置冊(cè)中。
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zhuǎn)。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綠陰陰裹惜韶華,自縛筠梢掃落花。
可笑游人心未懶,杜鵑啼處撥琵琶。
綠蕪城上,懷古恨依依?;瓷剿?。江波逝。昔人非。今人悲。惆悵隋天子。錦帆里。環(huán)朱履。叢香綺。展旌旗。蕩漣猗。擊鼓撾金,擁瓊璈玉吹。姿意游嬉。斜日暉暉。亂鶯啼。銷魂此際。君臣醉。貔貅弊。事如飛。山河墜。煙塵起。風(fēng)凄凄。雨霏霏。草木皆垂淚。家國棄。竟忘歸。笙歌地。歡娛地。盡荒畦。唯有當(dāng)時(shí)皓月,依然掛、楊柳青枝。聽堤邊漁叟,一笛醉中吹。興廢誰知。
綠發(fā)臨邊固已奇,不應(yīng)憔悴客京師。
極知自有封侯骨,但要無忘耕壟時(shí)。
意氣覆氈書捷布,風(fēng)流橫槊賦新詩。
平生每恨相從少,滿眼關(guān)山又語離。
綠囊方底殿屏東,密使?jié)摃鴷円雇ā?/p>
落盡仙桃春不管,更教雙燕舞西風(fēng)。
綠卷晴荷插滿池,珍禽來慣帖船飛。
看云只似尋常立,何獨(dú)今朝忘卻歸。
綠楊新草路,白發(fā)故鄉(xiāng)人。既壯還應(yīng)老,游梁復(fù)滯秦。
逢花莫漫折,能有幾多春。
綠蘿垂地白日暗,落葉滿徑行人希
青童走入報(bào)迎客,驚罷先生一局棋。
綠水紅蕖欲斷腸,可憐秋色似橫塘。
晚風(fēng)不見木蘭枻,明月無人花自香。
綠云高髻,點(diǎn)翠勻紅時(shí)世。月如眉,淺笑含雙靨,
低聲唱小詞。
眼看惟恐化,魂蕩欲相隨。玉趾回嬌步,約佳期。
錦江煙水,卓女燒春濃美。小檀霞,繡帶芙蓉帳,
金釵芍藥花。
額黃侵膩發(fā),臂釧透紅紗。柳暗鶯啼處,認(rèn)郎家。
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宮里。佩丁當(dāng),明翠搖蟬翼,
纖珪理宿妝。
醮壇春草晝綠,藥院杏花香。青鳥傳心事,寄劉郎。
雙飛雙舞,春晝后園鶯語。卷羅幃,錦字書封了,
銀河雁過遲。
鴛鴦排寶帳,豆蔻繡連枝。不語勻珠淚,落花時(shí)。
綠云圖上新輪奐,彈壓江山氣勢豪。
手拍危欄拂星斗,目窮滄海見波濤。
人間何處望不到,天下有樓無此高。
俯視河陽桃李巷,清風(fēng)吹斷市塵囂。
綠樹坐黃鸝,青秧點(diǎn)白鷺。
睡起倚船窗,知是江南路。
綠陰四合水迷津,春去雖愁卻可人。
無數(shù)飛螢窺案帙,有時(shí)乳燕落梁塵。
滿塘荷蔭將還舊,試火包香又?jǐn)匦隆?/p>
短夜得眠常不足,僧鐘遮莫報(bào)昏晨。
漢字綠的釋義
綠 lu
通“菉”。一種野菜 [hispid arthraxon]
終朝采綠,不盈一掬。――《詩·小雅·綠竹猗猗》
[文]∶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book of prophecy]
河出綠圖,地出乘黃。――《墨子》
又用于綠林(綠林山)、綠營(清代漢人地方武裝)、鴨綠江等
綠林
[Lulin] 原為山名,位于湖北當(dāng)陽東北。西漢末,新市人王匡、王鳳等領(lǐng)導(dǎo)過綠林山起義。后以此稱聚眾抗官或劫富濟(jì)貧的行為
綠林好漢
綠林起義
[the Lulin Uprising] 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綠林山組織饑民起義,稱綠林軍,反對(duì)王莽政權(quán)。公元23年,起義軍建立更始政權(quán)。同年在昆陽大敗王
綠(綠)lù
⒈一般草和樹葉的顏色。
⒉[綠林]
①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鳳率眾起義,以綠林山(今湖北省當(dāng)陽東北)為根據(jù)地,因此稱"綠林軍"。后來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tǒng)治者的人們。
②舊時(shí)指上山為匪,搶劫財(cái)物的集團(tuán)。
────────────────—
綠(綠)lǜ
⒈像一般草或樹葉的顏色,藍(lán)和黃混合而成的顏色:~葉?!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