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拈金錫,七尺軍前。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辜負春山啼杜鵑。樊將軍向補陀山上禮觀音大士,
不知不覺,在五臺峨嵋見文殊普賢。
罷征光祿塞,初入玉門關。
殘月邊兵盡,寒風壯士還。
旗光侵桂卷,箭鏑半星閒。
歸賜將軍第,長銘竇憲山。
罷郡饒山興,村家不惜過。官情隨日薄,詩思入秋多。
野獸眠低草,池禽浴動荷。眼前余政在,不似有干戈。
快活田翁輩,常言化育時??v饒稽歲月,猶說向孫兒。
茅屋梁和節(jié),茶盤果帶枝。相傳終不忘,何必立生祠。
罷調金鼎道光輝,聞說閑園自種薇。
書院日斜春睡覺,沙堤人靜早朝歸。
吟穿竹逕僧同步,醉遶花庭蝶上衣。
卻恐優(yōu)游未終歲,臺星依舊照黃扉。
罷戍成遷次,投閒想幫居。
風霜欺老大,書信卜交疏。
黃葉頻供掃,青山炯自如。
斯文身健在,歸及歲之余。
罷郡歸南國,分曹在別京。
江山適清尚,圭組謝浮名。
桂楫鄉(xiāng)入送,云槳舊吏迎。
夕香薰徑遠,春溜斂池平。
累去千憂盡,中恬四體輕。
吟齋研賜墨,釣渚濯塵纓。
玉樹時方盛,金鉤慶已成。
何妨過轂下,萬壽集公卿。
罷官歸舊宅,山水得頻過。
息影堤邊樹,清心湖面波。
勞無功可紀,頑有命相磨。
見說連朝雨,田家正翦禾。
罷雪仍回雨,僧房物物宜。
谿明霜落后,山凈月來時。
泯默窮愁志,艱難食菜時。
弟兄千里隔,書斷鬢成絲。
罷郡歸來三畝宅,化為琳宇入層云。
樓亡莫辨藏書地,池在如親洗墨人。
特援憂勤規(guī)太傅,不將恢復許中軍。
世間何物無澌盡,英榘千秋萬古新。
罷官臥窮巷,值此云物稠。
連延經旬雨,城市欲行舟。
柱礎變坳塘,瓦溝成暴流。
蕭然殘暑退,寒事戒衣裘。
老人朝睡足,起坐梳白頭。
呼童飭晨餐,薪濕爨婦愁。
洗我朱提杯,不復具肴羞。
一觴已徑醉,萬事良悠悠。
罷酒尋花涉斷磯,顛躋猶復強褰衣。
可憐醉眼無分別,卻把旁邊柳折歸。
罷相恩猶在,那容處靜司。政嚴初領節(jié),名重更因詩。
公事巡營外,戎裝拜敕時。恭聞長與善,應念出身遲。
罷琴聽我一言田,民物如苗吏草然。
中有豐年無限意,何須矯首問云天。
罷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海云迎過楚,江月引歸吳。
城底濤聲震,樓端蜃氣孤。千家窺驛舫,五馬飲春湖。
柳色供詩用,鶯聲送酒須。知君望鄉(xiāng)處,枉道上姑蘇。
罷民不耕獲,豈利有攸往。
古人為我言,許此亦無妄。
一冬免鋤犁,二麥盈甕盎。
火老金尚伏,雨過筑場壤。
鄰家助伯亞,蒼耳割榛莽。
朝陽得終日,經歲可無恙。
老夫終病慵,長子幸可仗。
劬勞慎勿厭,餅餌家共享。
秋田雨初足,已作豐熟想。
歸來報好音,相對開臘釀。
罷惰嫉游手,孤獨嗟窮民。
聾肓本定業(yè)。疥癩詎可親。
生事自破碎,誰肯收頑嚚。
期期依馬韉,勃勃根車塵。
眇者道眇者,跛復有跛僎。
蹴爾既不悄,嗟來猶發(fā)嗔。
色驕從墦間,所與皆貴人。
氣微仆桑下,會作山鬼鄰。
七日不火食,自斷無此身。
所以號道邊,時逢怛隱仁。
子胥至瀧口,從者亦在陳。
志鞭平王尸,弦歌杏壇春。
不聞汩廉恥,亦豈生顰呻。
只今趨權門,偽不如爾真。
盃殘炙已冷,赤澤盈精神。
舐痔嘗便溲,不怕污吻唇。
摩足拂粒須,猬辱以為申。
軒然上車馬,氣耀無等倫。
造請冒風雷,謁吏訶叱頻。
嘗聞郭恕先,本是先帝臣。
酒偶挽屠沽,謂言等縉紳。
衣而龜紫章,解而衣結鶉。
扶起溝中瘠,便可席上珍。
定知節(jié)義者,以故長賤貧。
幡然歸首陽,不厭薇蕨新。
罷官御史府,屏跡五湖東。
江水□□□,山花費酒筒。
野情方浩蕩,高論入虛空。
明日春田事,還尋荷翁。
罷論古人公案,且呈自己門風。三更三點扣齋鐘。便是予家妙用。湛湛空花形象,澄澄水月儀容。兩番消息一番同。看你如何拈弄。
罷戰(zhàn)回龍節(jié),朝天上鳳池。寒生五湖道,春入萬年枝。
召化多遺愛,胡清已畏知。懷恩偏感別,墮淚向旌麾。
罷郡歸蘭省,還愁到帝鄉(xiāng)。
趨朝騎瘦馬,賃宅住閑坊。
命服紆春草,吟髭鑷夜霜。
有心憶云水,無語狎班行。
藥債經年欠,文編滿篋藏。
教兒誦詩賦,倩客賣囊裝。
尋寺誰同步,留僧自拂床。
舉公投卷軸,時相覓文章。
窮達君雖了,沉淪我亦傷。
何當升大用,吾道始輝光。
漢字罷的釋義
罷
(會意。從網,從能。表示用網捕住有賢能的人?!熬W”在字的上部楷書多寫作“罒”。本義:罷官;免去;解除)
同本義 [dismiss from office]
可以罷官之無事者,去器之無用者。――《呂氏春秋·仲冬》
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聞君罷官意,我抱漢川湄。――李白《贈漢陽輔錄事二首》
徐階罷相里居。――《明史·海瑞傳》
復請之,吾輩無生理,而主讞者亦各罷去。――清·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罷謝(辭官去職);罷歸(辭職或免官歸里)
遣返,遣歸 [send back]。如:罷散(遣散);罷遣(遣散;放遣)
停止 [
罷 bà
①中止某種活動:~課、~工。
②免去;解除:~免。
【罷黜】
①貶低并排斥:~百家。
②免除(職務)。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漢代實行的以儒家思想為正統(tǒng),借以維護統(tǒng)治的政策。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為統(tǒng)一思想,鞏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而提出。武帝采納其主張。此后,儒家學說成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
【罷論】不必再論說;不必再論說的事:此事已成~。
【罷免】撤銷、免去(官職)。
────────────────—
罷pí 1.疲勞;衰弱。 2.疲敝;憊乏。 3.慰勞。 4.弱;無能。 5.無行。參見"罷士"﹑"罷女"。 6.敗,失敗。
────────────────—
罷bǐ 1.離散;分散;散開。
────────────────—
罷pì 1.見"罷辜"。
────────────────—
罷bǎi 1.見"郎罷"。
────────────────—
罷ba 1.語氣詞。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