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巖前凈滿月,神女峰上光明云。
吾人肺腑中流出,詩句丹青無半分。
菩提妙心作麼發(fā),日應萬機元不差。
回首瞥然輕覷著,大千沙界是皇家。
菩提無樹鏡非臺,虛凈光明不受埃。
照處易分雪里粉,轉(zhuǎn)時難辨墨中煤。
鳥歸無影樹頭宿,華在不萌枝上開。
際會風云底時節(jié),寒梭出蟄一聲雷。
菩薩僧常住,歸依上翠微。
山高疑日近,海闊覺天低。
島嶼屏中國,波濤限外夷。
重來防失路,拂石一留題。
菩薩叢中惠眼,碩人詩里娥眉。天上人間真福相,畫就描成好靨兒。行時嬌更遲。勸酒偏他最劣,笑時猶有些癡。更著十年君看取,兩國夫人更是誰。殷勤秋水詞。
菩提坊里著詩豪,佳木繁陰暑易逃。
不用移文勒回駕,個中境界盡清高。
菩提只在攝心官,日觀元同月觀看。
萬種因緣都是結,一花根蒂幾曾殘。
祖師曾誓瘡膿壞,講主能參屎橛乾。
石碩麻油攤樹上,得來元不見難難。
菩薩清涼月,游於畢竟空。
我觀諸境盡,心與古人同。
僧發(fā)侵眉白,桃花映竹紅。
儻來尋祖意,展手似家風。
菩堤無樹鏡非臺,臭門分明鬼擘開。
幸是賣柴無事獠,剛?cè)蝗堑靡簧頌摹?/p>
菩提嶺外空王寺,丹磴行穿虎豹群。
萬壑濤聲巖下瀑,千峰雨氣屋頭云。
海龍送水金瓶貯,天女懷香寶鼎焚。
慚愧無緣塵土客,朝朝鐘鼓下方聞。
菩提古精舍,兵余但茅茨。
我行倦午暑,少憩容奴炊。
山僧老夫子,養(yǎng)蠶如養(yǎng)兒。
奈何煮白繭,乃欲繅青絲。
燕泥固可惡,覆巢似非宜。
不聞兩足尊,頂鵲安無隳。
我亦學佛者,言之為興悲。
作詩書壁間,以為浮屠規(guī)。
菩提達磨大醫(yī)王,全持正法度南方。
粉骨碎身應未報,至今不離此心光。
菩薩悲深居此地,峨眉名重鎮(zhèn)南州。
不知立處高多少,只見星辰在下頭。
菩提煩惱等空平,色裹膠青用始精。
鹽入水中尋不見,□舌輕點笑欣欣。
菩提無相貌,凡夫多變豹。
不落墮野狐,不昧猶成罩。
菩薩端嚴身相好,朱顏粉膩容儀。冠侵霄漢玉毫飛?;ǎ袄?,端坐證無為。陣陣香風勝瑞彩,身披素帔天衣。鳥盤云鬢月初眉。圓光項上,
菩薩清涼月,游於畢究空。
眾生心水凈,菩提影現(xiàn)中。
忍觀伏塵勞,波澄泥著底。
八風動地來,塵勞還復起。
覺海性澄圓,浪時無不渾。
即渾即澄徹,個是涅盤門。
菩提元等平,摩尼一顆明。
非色非非色,了自本無名。
菩提達磨為初祖,梁王未契如聾瞽。
廓然無圣尚求名,拂袖魏邦無處所。
菩提有樹鏡無塵,玉兔懷胎入紫宸。
七百僧龍第一座,信衣推與負舂人。
漢字菩的釋義
菩〈名〉
菩提(音譯):意為正覺。指對佛教“真理”的覺悟 [梵文 Bodhi]
菩,梵言菩提,漢言王道。――《廣韻》
又指覺悟的智慧和覺悟的途徑;亦指樹名,即菩提樹
“菩薩”:佛教名詞。梵文菩提薩埵(Bodhi-sattva)之省,原為釋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時的稱號,后泛用為對大乘思想的實行者的稱呼;亦指人們崇拜的偶像;或比喻心腸仁慈的人
菩薩
[Bodhisattva]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
[Bu
菩pú[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發(fā)大心的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于佛。也泛指崇拜的佛和神靈等偶像:泥~薩,自身難保。
────────────────—
菩bèi 1.香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