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則仇平仲,何曾問大年。
崇寧一相拜,元祐幾人全。
□□雖存闕北王,君公已陶墻東□。
□□□□□□□,□下首陽誰拙工。
兄健享年過壽□,□□□□□□蓬。
客嘲賓戲都休管,雙耳新來漸□□。
雖無鸚鵡鳥,亦欠琵琶姬。
縱使敲方響,獠奴佯不知。
雖云閑主簿,曷日顧能閑。
因榜白云句,遂追千古還。
功名常慕藺,事業(yè)亦希顏。
易地能同道,高山俯仰間。
雖與漁樵共受廛,尚馀氣習雪螢邊。
故須堂下參輪鹿茸,未可燈前罵鄭玄。
那有傳求千斛米,更無策救五銖錢。
陳編老矣猶加勉,鑿久安知不及泉。
雖以賓師待,幾于妾婦然。
不羞君割地,謾對客談天。
雖言千騎上頭居,一世生離恨有馀。
葉下綺窗銀燭冷,含啼自草錦中書。
雖可忘憂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滿襟袖,更發(fā)楚狂歌。
雖扼咽喉□□間,猶□□脈得良醫(yī)。
□□□平成報按,重讀磨崖□字碑。
雖受然燈記,不從然燈得。
若會翻身句,彌勒真彌勒。
雖與長君友,居常敬少君。
何曾錦襖子,竟老布襦群。
申白無殊禮,程朱有舊聞。
誰為復齋傳,應(yīng)許附青云。
雖然仁道系心根,熟處工夫在所存。
惟是日新常不息,取之左右自逢原。
雖然墟墓一拳上,泰華衡常未必侔。
感動行人忠孝淚,滄江不斷水東流。
雖然精吏道,不肯失民心。
但飲鄰墻井,猶償月俸金。
舉家惟菜味,附邑更棠陰。
久弄周昌印,臨文勿太深。
雖則毋歸,對酒當歌,終難激揚。
似孔家文舉,幼原了了;衛(wèi)家叔寶,晚更茫茫。
五劇金鞭,六銜寶馬,誰數(shù)吾家老子昂。
公真誤,嘆臣今已老,發(fā)短心長。
御溝偶過球場,笑涂轍都為若輩妨。
更內(nèi)家髻樣,巧如馬墜;小侯舞勢,快作鸞翔。
酒則數(shù)行,食而三嘆,斷盡西風烈士腸。
登城望,有千群篳篥,萬點牛羊。
雖為青松姿,霜風何所宜。二月天下樹,綠于青松枝。
勿謂賢者喻,勿謂愚者規(guī)。伊呂代封爵,夷齊終身饑。
彼曲既在斯,我正實在茲。涇流合渭流,清濁各自持。
天令設(shè)四時,榮衰有常期。榮合隨時榮,衰合隨時衰。
天令既不從,甚不敬天時。松乃不臣木,青青獨何為。
雖與人境接,閉門成隱居。道言莊叟事,儒行魯人馀。
深巷斜暉靜,閑門高柳疏。荷鋤修藥圃,散帙曝農(nóng)書。
上客搖芳翰,中廚饋野蔬。夫君第高飲,景晏出林閭。
雖因朔風至,不向瑤臺側(cè)。唯助苦寒松,偏明后凋色。
雖言逐隊向長門,十載何曾識至尊。
命薄不教人見妒,始知無寵是君恩。
雖不舊相識,知君丞相家。故園伊川上,夜夢方山花。
種藥畏春過,出關(guān)愁路賒。青門酒壚別,日暮東城鴉。
漢字雖的釋義
雖
(形聲。從蟲,唯聲。古讀。本義:蟲,似蜥蜴而大)
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戰(zhàn)國策·燕策》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雖故(雖然);他雖身負重傷,但堅決不下火線
即使…也;縱使 [even if]
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先王之法,經(jīng)手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僅,只 [only]
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管子》
原本,本 [originally]
你那里休夸口,你雖是一人為害,
雖(雖)suī
⒈連詞。即使,縱然:~然。麻雀~小,肝膽俱全。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猶生。會議~短,但可解決問題。
⒉只,僅有:~有。
────────────────—
雖wèi 1.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