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海長鯨作蛻翔,青天端以背磨光。
胸中浩浩吞云夢(mèng),眉際津津秀太行。
靜榻每來成友語,孤筇它往咽人腸。
后將訪我先傳雁,為薙別來三徑荒。
覺省他年見一班,老從湖??创侯C。
瞻言百里幾相及,仰止高山竟莫攀。
每事乞公留上策,不才容我著中間。
一時(shí)公論方當(dāng)路,愁為絲麻棄蒯營。
覺海性澄圖,圖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國土,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fā)。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fù)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圣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jié)成塵,精子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shí)有。
其覺不恒一,去何獲圓通。
觸以所角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nèi)塵,憑塵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維虧一半,支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xiàn)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如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huì),云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說,云何獲圓通。
識(shí)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
識(shí)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漢有入,云何獲圓通。
鼻息本權(quán)機(jī),只令攝心祝
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何關(guān)性分別。
念緣非離物,云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堅(jiān)礙非通達(dá)。
有為非圣性,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shí)。
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堅(jiān)礙非通達(dá)。
有為非圣性,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shí)。
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為。
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
若以風(fēng)性觀,動(dòng)寂非無對(duì)。
對(duì)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若以識(shí)性觀,觀識(shí)非常祝
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shí)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於恒沙動(dòng)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獲常祝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shí)聞,此則圓真實(shí)。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fù)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水齊,是則通真實(shí)。
音聲性動(dòng)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hào)無聞,非實(shí)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shí)。
縱令在夢(mèng)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zhuǎn)。
阿難縱強(qiáng)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聞復(fù)翳根除。
塵消覺圓凈,凈極光通達(dá)。
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mèng)中事,塵登如在夢(mèng)。
誰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dòng)。
要以一機(jī)抽,息機(jī)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fù),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yīng)念消,成圓明凈妙。
余塵尚諸學(xué),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jī)。
反□□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shí)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盤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現(xiàn)在諸菩薩。
今各人圓明,未來修學(xué)人。
當(dāng)依如是法,我亦從中登。
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
訋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盤心。
觀世音□□,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
非是長修學(xué),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原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沈淪,但心引根修。
圓通超余者,真實(shí)心如是。
覺了前前非處難,而今步步到長安。
色心{左氵右上勿右下日}合無絲路,法性圓融沒許般。
個(gè)事本來元脫灑,幾人到此出顢頇。
妄亡起滅功成也,應(yīng)笑風(fēng)霜旛動(dòng)剎竿。
覺來猶記舊儀型,趺坐無言月滿庭。
畢竟是因還是想,不妨重舉青齋銘。
覺空空,覺空空。
覺覺覺空,空空亦空。
欲識(shí)無窮好消息,都盧只在此軒中。
覺而動(dòng),照而寂。
云凈月明,波停水碧。
圓通觸處露全身,依舊腳跟浮逼逼。
覺即了,不施功,
繞旋三匝恥盧公。雖留一宿非他得,
自己靈光本廓通。
覺是圣賢脈,復(fù)為天地根。
典刑諸老盡,文獻(xiàn)幾家存。
露下鶴先警,風(fēng)高鴻獨(dú)騫。
一時(shí)京洛價(jià),知有魏公孫。
覺來窗牖空,寥落雨聲曉。良游怨遲暮,末事驚紛擾。
為問經(jīng)世心,古人難盡了。
覺師儒門秀,脫屣世故早。
那知軒冕味,夙悟心已槁。
惟余章句習(xí),心境時(shí)相惱。
如人生於齊,而即楚鄉(xiāng)老。
雖遭楚人咻,微音或清好。
固無益生死,亦未妨至道。
家山亦何有,骯臟衣間窖。
叢林選佛場(chǎng),一擲想盆倒。
云何慰故居,挽仰待華皓。
他年空手歸,子語吾為老。
幸分曹溪水,萬刧付一澡。
覺皇普照黃金宅,西有峰巒插空碧。
地靈不放幽境開,都把云蘿鎖頑石。
覺而思之蓋南華賜物也豈復(fù)與伯固相見于此耶今得來書已在南華相待數(shù)日矣感嘆不已故先寄此詩扁舟震澤定何時(shí),滿眼廬山覺又非。
春草池塘惠連夢(mèng),上林鴻雁子卿歸。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凈同看古佛衣。
不向南華結(jié)香火,此生何處是真依。
覺後難重睡,醉余還獨(dú)醒。
東窗不肯白,挑盡一燈青。
覺體如如不變時(shí),能驅(qū)萬象人毫釐。
毗耶城里無人識(shí),一默雷轟只自知。
覺皇垂跡左金輪,寶殿巍巍表至尊。
宸翰親從天上降,爛然金碧耀乾坤。
覺海元澄,性天廓平。
耳眼空更遠(yuǎn),息氣細(xì)而清。
露寒斗濕,秋淡河橫。
叢林底去就,百草頭光明。
蛾眉之月兮三千剎海,羊角之風(fēng)兮九萬霄程。
肚皮參飽,肝膽老成。
揮斤容易甚,器受太難生。
為你一斲鼻堊,從教四望人驚。
覺□□□□兵,岐山無復(fù)鳳凰鳴。
何人更解驅(qū)頑石,飛向中原頌太平。
覺源非有等差心,物性陶溶逐淺深。
昏惑道中瞻月角,辨才門里聽潮音。
彩云輕罩山輝玉,花雨斜飛地涌金。
終擬龍綃圖畫看,供承香火老東林。
覺天無云,性海無風(fēng)。
玉輪蘸影,金浪翻空。
非惟觀世音,我亦游其中。
漢字覺的釋義
覺〈動(dòng)〉 jiao
睡醒 [wake up]
覺,悟也。從見,學(xué)省聲。――《說文》
上欲起賢,未覺。――《漢書·董卓傳》
覺而之漸臺(tái)。――《漢書·鄧通傳》
又如:覺臥(覺醒時(shí)和寢臥時(shí));覺寤(睡醒);覺寢(自睡中覺醒)
通“挍”、“?!薄1容^,較量 [have a contest]
如此賢不肖相覺。――《孟子·離婁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世說新語》
覺 〈名〉
俗稱睡眠為睡覺 [sleep]
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mèng)也。――《莊子·齊物論》
覺見臥聞。――漢·王充《論衡·訂鬼篇》
惟覺時(shí)之枕席。――唐·李白《夢(mèng)游天姥吟留別》詩
又如:睡了一大覺
覺(覺)jiào
⒈睡眠:午~。睡~。
⒉見jué㈠。
────────────────—
覺(覺)jué
⒈感到,感受,辨別:感~。視~。嗅~。不~日西斜。
⒉發(fā)現(xiàn):發(fā)~。察~。
⒊醒悟:~醒?!颉?
⒋見j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