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盾從來司六尚,上林尋見惣三官。
頒條忽去憑熊軾,賜對還曾近露盤。
民瘼乍求應(yīng)有術(shù),天倫少別不成歡。
陶朱舊邑?zé)o多遠,魏闕歸心且自寬。
鉤楯跨通衢,喧鬧當(dāng)九市。金罍瀲滟后,玉斝紛綸起。
舞蝶傍應(yīng)酣,啼鶯聞亦醉。野客莫登臨,相讎多失意。
鉤簾借月,染云為幌,花面玉枝交映。涼生河漢一天秋,問此會、今宵孰勝。銅壺尚滴,燭龍已駕,淚浥西風(fēng)不荊明朝烏鵲到人間,試說向、青樓薄幸。
鉤簾翠濕。寒江上、雨晴風(fēng)急。亂峰低處明殘日。雁字成行,寫破暮天碧。故人天外長為客。倚闌一望情何極。新來得個歸消息。去棹回舟,數(shù)過幾千只。
鉤陳肅列,金奏棄庭。
颙印南面,如日之升。
垂衣拱手,治無能名。
順屐獻幾,大安大榮。
鉤辀格磔鳥呼晚,勃窣媻姍人試寒。
野水不流山四合,寶華云裹著欄干。
鉤陳肅列,金奏棄庭。
颙印南面,如日之升。
垂衣拱手,治無能名。
順屐獻幾,大安大榮。
鉤簾待燕春風(fēng)里,把酒酬花夜月前。
更啟西窗納清景,煙光如畫擁斜川。
鉤窗玩孤芳,殘月衣上明。
紫囊拆蘭麝,小風(fēng)弄初晴。
鉤辀格磔李群玉,嵬眼澒耳樊宗師。
人生歌哭貴適意,閑倚秋江聽竹枝。
鉤深三古學(xué),遇合百年機。
垂上青云去,仍完白璧歸。
功名身易老,豪杰意多違。
鼎臠留余啖,蒸青有發(fā)揮。
鉤餌深拋五十年,鯨鰲吞海誤吞鉤。
急翻身逐洪波去,暗織滄溟一片愁。
鉤妙如悟禪,去瑕等居讎。
學(xué)詩得是法,善刀無全牛。
脫手希代珍,原子毋輕投。
袞袞譚項斯,愧非古人儔。
漢字鉤的釋義
鉤
(會意。從金,從句,句亦聲?!熬洹保瑥澢?。也具有表意作用。本義:衣帶上的鉤。引申為“ 釣魚或掛物用的鉤”)
形狀彎曲,用于探取、懸掛器物的用品??煞譃獒炪^、掛鉤、帶鉤等 [hook]
鉤,曲也。――《說文》。韻會引作“曲鉤也。”
鉤,曲也,所以鉤懸物也。――《玉篇》
金路鉤。――《周禮·春官·巾車》
申孫之矢,集于桓鉤。――《國語·晉語》。注:“帶鉤也。”
豈謂一鉤金。――《孟子》
竊鉤者誅。――《莊子·胠篋》
以爾鉤援。――《詩·大雅·皇矣》。傳:“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
作刀劍鉤鐔。――《漢書·韓延壽傳》。
鉤(鉤)gōu
⒈彎曲的器具,用于懸掛或探取東西等:火~兒。釣魚~。掛衣~子。
⒉形狀像鉤的東西:~鼻子。蝎子的~兒。
⒊漢字的一種筆形(乙、、等)。
⒋鉤?。喊褬渖系目葜Α聛怼!匆堤綄?,研究:~深致遠(鉤取深處的,使遠處的到來?!从鳌堤剿魃願W的道理)。
⒌縫紉編結(jié)法之一:~邊。~花。
⒍同"gōu㈠勾
⒉",描繪:~圖樣。
⒎〈古〉一種兵器,像劍而頭部彎曲:吳~(吳國的鉤)。
────────────────—
鉤qú 1.見"鉤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