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滿紙籀文廢,字法破碎失本根。
中間陽冰入篆室,下筆日與丞相親。
點(diǎn)畫各得萬物體,科蚪筋骨千載新。
泉銘學(xué)語童子知,大歷幾字名忽振。
足知古人自負(fù)恃,碑峴巨石垂千春。
篆字堆積天下宇,晚得紙本如希珍。
鋪舒墻壁動(dòng)人眼,直木曲鐵若可捫。
人為黃土久寂寞,略不訛缺才鱗皴。
我疑山鬼恐漫滅,往往鐫鑿施斧斤。
公來醉吟江山國,得之愛嘆何殷勤。
刻詞猶恨紀(jì)不足,句句與古風(fēng)雅鄰。
一旦紙貴文字市,粥詩賈篆聲云云。
蘇梅鸞鳳相上下,鄙語燕雀何能群。
隸法如公有典刑,拙中藏巧混天成。
因觀體制超前輩,旋辟軒窗乞扁名。
氣象晉人遒且勁,源流漢刻古而清。
得來喜對(duì)兒曹語,一字千金勝滿籯。
漢字隸的釋義
隸
(隸:又樆尾會(huì)意。本義:逮、捕、追及)
同本義 [catch;capture]
隸,及也,從又從尾省,又持尾者從后及之也。――《說文》
跟從;附屬 [be subordinate to]
隸而從者。――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不隸于宮觀之籍。――明·顧炎武《復(fù)庵記》
又如:隸事(以故事相互隸屬)
通“離”。流離 [live the life of a refugee]
餓饉流隸,饑寒道路。――《漢書·敘傳·王命論》
通“肄”
檢查 [examine;review;inspect]
關(guān)東吏隸郡國出入關(guān)者。――《史記·酷吏列傳》
練習(xí) [practise]
廼令群臣習(xí)隸。――《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隸(隸、隷)lì
⒈附屬,屬于:~屬。直~中央。
⒉封建時(shí)代的衙役、差役:~卒。皂~。
⒊舊時(shí)地位低、被奴役的人:奴~。仆~。
⒋一種漢字字體,相傳是秦朝程邈所創(chuàng)造:~書。
────────────────—
隸dài 1.及;捕獲。后作"逮"。